發揮志願組織力量,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一條條街道乾淨整潔寬又平、一個個紅色身影穿梭在街巷、一張張笑臉洋溢在社區鄰里……近年來,瑞金市象湖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下志願服務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創建“小巷管家”志願服務隊伍,發揮志願服務組織治理助手作用,紮實推進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凝聚三方力量,賦能基層治理

“老人家,您怎麼啦,家住在哪啊?”元旦前夕,象湖街道八一路社區的“小巷管家”謝九春在日常巡查時,發現一位疑似走失的老人。老人年事已高,說不清住址,且身上無手機和證件。謝九春立刻向社區反饋,社區迅速展開多方查詢,最終聯繫到老人家人,將其安全送回家。

在象湖街道,黨員、退休幹部職工和熱心居民三方共同爲社區治理“添磚加瓦”。黨員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主動投身社區治理工作,積極參與志願服務;退休幹部、職工羣衆基礎好、經驗豐富、專業知識儲備足、在社區裡威望高,主動加入“小巷管家”發揮餘熱,協助社區組織活動、動員居民參與,積極聯繫羣衆上傳下達;熱心居民熟悉社區鄰里情況、人緣好,積極自發組織各類志願服務,關心鄰里老幼,參與社區治理,帶動全社區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風氣。

截至目前,象湖街道12個社區的“小巷管家”隊伍不斷壯大,其中有黨員111名,退休幹部、職工57人,熱心居民219人。多方力量緊密攜手,持續爲社區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讓社區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建立包聯機制,提升服務質效

“張大爺,您身體最近還好吧?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您儘管跟我說。”日前,在象湖鎮解放區社區,“小巷管家”楊素華在家門口和關切幫扶對象嘮家常。

象湖街道依據“小巷管家”的居住街巷,合理安排他們包聯附近的巷子與住戶,“小巷管家”們嚴格按照要求,定期在自己負責的區域開展巡查走訪,尤其是針對特殊羣體,給予特別的關懷與幫扶。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爲社區築起一道安全“防護網”。

“我那條巷子裡的居民反映,小區的健身器材有些損壞了,需要維修。”“我們這兒的居民希望能多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每個月,社區黨組織都會召集“小巷管家”齊聚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交流各自在工作中收集到的居民訴求,共同彙總整理,討論解決辦法。社區還會藉此機會對“小巷管家”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

通過這種方式,社區治理實現了信息共享,民意得以聚焦,治理效能空前提升。

截至目前,“小巷管家”的身影遍佈象湖街道178條街巷,共協助解決羣衆訴求1600餘件,服務居民近3萬人次,真正觸達服務羣衆“最後一米”。

做實志願服務,擦亮幸福底色

“大爺大媽,最新的醫保政策有調整,我給您唸叨唸叨……”在象湖鎮九天社區,“小巷管家”們化身政策“傳聲筒”,不講官話、套話,用一口地道的家常話讓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各類實用知識入腦入心。

獨居老人家中的燈壞了,殘障人士出行不便需要幫助,慢性病患者買藥困難……“小巷管家”們將這些特殊羣體的需求時刻記掛在心頭。他們建立起定期探訪制度,定期上門嘮嘮家常,瞭解日常生活需求,幫忙代購生活用品、協助就醫問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情感慰藉。

象湖街道充分發揮志願組織力量,創新治理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在基層治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2024年這一年,“小巷管家” 已累計開展宣傳宣講249次、調解矛盾糾紛319次、文明勸導261次、幫扶重點羣體2194人次、收集反饋信息1252人次。

“下一步,象湖街道將堅持黨建引領,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爲核心,繼續深化志願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不斷探索創新,持續提升社區治理水平,爲居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象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鍾淑萍介紹道。(何瓊、肖楠、李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