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智庫:金磚機制爲何吸引南方國家?

參考消息網10月21日報道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網站10月15日刊登題爲《要麼加入金磚國家,要麼遊離其外:金磚擴員後的未來》的文章,作者是俄高等經濟大學歐洲和國際綜合研究中心歐亞部副主任亞歷山大·科羅廖夫。文章摘編如下:

因爲新成員國的加入,2024年已成爲被載入金磚史冊之年。金磚的進一步擴員大概也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在量的增加和質的提升之間謀求平衡是金磚國家未來幾年的關鍵任務。

金磚機制的靈活身段與非正式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成爲各國對它興趣高漲並希望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候選國還意識到,加入金磚的進程不必額外付出或是作出經濟資源受損失、國家主權遭讓渡的犧牲。

第二個原因對所有新成員國而言也是順理成章的現實,即金磚將自己定位爲非西方的權力中心,並對國際舞臺的現狀感到不滿。埃及、伊朗、埃塞俄比亞、阿聯酋和馬來西亞等金磚機制新成員國和潛在成員國的領導人已多次或公開、或隱晦地批評過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對外政策中對冷戰邏輯的偏好。他們中的許多人經常談到“制度性歧視”。

因此,非西方國家將金磚機制視爲傳播對未來世界秩序看法的平臺,這種秩序觀是跟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主張分庭抗禮的。簡而言之,各國都希望自己的聲音在國際舞臺上被聽到,成爲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而非按他人制定的、自己顯然無法接受的規則行事。

第三個原因由第二個原因引申而來,即金磚機制不只是成熟的品牌,它也成了中小國家用於提升主體性、在外部舞臺上累積政治資本、強化在與更大夥伴談判中的地位的便利框架。

最後一點,若是認爲在潛在候選國眼中,加入金磚機制只是漂亮的面子工程,只能提升形象,那就太天真了。每個國家遵從的都是實用主義邏輯,它們視金磚機制爲提升經濟抗壓性的工具。對埃及這個全球最大的小麥進口國而言,加入金磚一定有糧食和能源安全方面的考量。埃塞俄比亞則致力於夯實它在金磚內部的經貿往來,引進來自金磚國家的投資,在國內興建經濟區和工業園區。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於9月赴俄出席東方經濟論壇一事就很能說明問題。他在論壇上發表講話,強調了馬來西亞作爲區域經濟中心的地位,並表示吉隆坡希望與所有金磚國家在金融、研究提升能效的高科技解決方案等領域加強合作。(編譯/童師羣、朱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