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治理虛假人設賬號,“假專家”賺錢沒那麼容易了
披着“專家”外衣的賬號很難在抖音賺錢了。
7月22日,抖音發佈《關於虛假人設的治理公告》。公告顯示,近期平臺發現,有少數“自媒體”策劃虛假人設,在個人簡介和發佈內容中,自稱爲名企高管、專家或者自封不可查證的“大師”,以誇張或虛假的身份,博取用戶信任,進而將用戶引流至第三方平臺變現。
抖音稱,上述行爲嚴重違反了平臺規則,可能導致其他用戶遭受經濟、情感損失。請相關賬號自查自糾,及時修改、刪除不當個人簡介和內容,或者根據平臺認證要求,提交可信材料進行認證。平臺將於即日起開展專項治理,對發現的違規賬號,將採取包含重置暱稱/個人簡介、下架視頻、取消營利權限、搜索不收錄、禁止關注、封禁賬號在內的措施進行治理。
而關於“虛假人設”的策劃,抖音也在公告中點明瞭此次治理的重點:
事實上,這不是抖音第一次對於“假專家”出招。去年6月30日,抖音就曾發佈規定,針對部分自媒體賬號通過“發佈同質化內容”“打造虛假人設”等方式博取流量和粉絲關注的不當行爲,抖音對其進行“粉絲精準抹除”“限制賬號被關注”等處罰。今年3月25日,抖音又專門治理了有關“厚黑學”、“僞成功學”等賬號,嚴禁此類賬號通過私董會、培訓班等方式進行變現。
新規發佈後,界面新聞在抖音搜索發現,目前平臺還未對簡介中包含上述信息的賬號進行批量封禁,而對於這類賬號的身份和介紹,也很難有明確的查證方式。但新規更明確地指向了四大類別,其帶來的影響,或會讓一些“假專家”失去變現的機會。
短視頻內容發展至今,抖音平臺的用戶已經遍佈全國,畫像也更爲多元。《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0.26億人。因而在內容生態方面,這類通過虛假人設漲粉的賬號容易帶來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裡,抖音上因虛假人設、編造“大師”身份而導致的負面事件甚至詐騙案屢見不鮮。今年7月,在抖音宣稱自己“從縣城中專逆襲到留學倫敦”的樑勇就被“打假”,海外高校聲明顯示其並非該校學生,之後抖音也將其賬號封禁。2023年也曾出現過一個典型案例:揚州市邗江區陸某刷短視頻時添加了一位提供“情感挽回服務”的情感諮詢師,花費5000元成爲會員後才識破騙局。
平臺加大監管力度的原因也在於,這類賬號也對抖音自身的商業發展無益。它們的模式通常是通過人設圈粉,再將“粉絲”引出抖音,通過在私域社羣售賣付費課程等方式進行變現。前段時間捲入“百度公關”事件的“海蔘哥”,就是在2020年入駐抖音後,通過拍攝一系列情商、財商“教學”課程走紅,積累大量粉絲之後售賣各類操盤課。
此次新規發佈後,一部分通過自身“履歷”變現的賬號開始警惕未來的發展。一些機構和團隊正在轉向視頻號等其他平臺,或者進行多平臺佈局。
在抖音的流量增長見頂、內容覆蓋趨於全面之際,小紅書和視頻號仍處於需要增加內容供給的階段,職場、企業管理等內容也是扶持的品類之一。一位內容行業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例如視頻號這樣的平臺,內容治理的程度還沒這麼細緻。
界面新聞注意到,近期關於“海蔘哥”的負面反饋在抖音引發熱議,而這位網絡紅人也在視頻號進行了更多佈局,商品櫥窗中包含線下IP孵化的付費課程。
但上述人士也強調,長久來看,這類賬號“割韭菜”太厲害,往後看都要被治理,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