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科脈主板IPO告敗:一家曾號稱全球行業龍頭企業的資本"滑鐵盧"
導讀:彼時,東方科脈在其公佈的首份IPO招股書(申報稿)中,便公開表示,公司依託自身在電子紙顯示模組領域的持續深耕,“已逐漸成爲全球電子紙顯示模組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持續保持領先”。那麼,到底是何種緣由讓這家引領全球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卻受阻於A股上市呢?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雷 都@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在完成上交所首輪審覈問詢半年之久後,遲遲未能獲得進一步推進的浙江東方科脈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方科脈”)IPO終於決定放棄此次向滬市主板的繼續衝刺。
2024年5月20日,東方科脈及其IPO保薦機構國泰君安此前向上交所遞交的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請正式獲得監管層應允,這也意味着東方科脈此次IPO在經歷了長近一年時間的審覈後,最終以鎩羽告終。
這也是進入2024年5月以來第六家被監管層叫停的擬滬市主板上市的企業,同樣也是自2024年4月底A股一系列上市審覈新標準出爐後,第十家以主動“棄權”的姿態“親手”粉碎自己主板上市之夢的公司。
作爲一家主營電子紙顯示模組的專業製造服務商,東方科脈的來頭並不小。
在2023年6月30日正式向上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的申報材料並獲得受理之時,東方科脈便毫不避諱地高調宣稱自己在所在行業的“全球領先”的地位。
彼時,東方科脈在其公佈的首份IPO招股書(申報稿)中,便公開表示,公司依託自身在電子紙顯示模組領域的持續深耕,“已逐漸成爲全球電子紙顯示模組領域的龍頭企業,市場佔有率持續保持領先”。
按照東方科脈IPO的原定計劃,這家號稱“全球領先”的企業曾欲通過發行不超過1535.57萬股新股以募集6億元資金投向新建年產智能物聯網電子紙 1 億片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那麼,到底是何種緣由讓這家引領全球所在行業的龍頭企業卻受阻於A股上市呢?
“衆所周知,發行人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應當符合相關板塊定位。而A股市場主板的定位一直都是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2024年5月20日,在東方科脈IPO正式被宣佈終止後,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告訴叩叩財訊,東方科脈上市的鎩羽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問題便是無論其如何宣稱和證明自己“具有行業代表性”,但其業績水平和經營能力難以符合A股對主板企業“大盤藍籌”的最新硬性指標界定。
2024年4月底,隨着國務院最新頒佈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落地,一系列配套政策也漸次實施,其中便包括了在A股市場中“吹風”已久的IPO新的審覈標準和要求。
正如早在2024年4月12日證監會舉行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由首席風險官、發行司司長嚴伯進透露的那般,證監會在充分參考近年來新上市企業、在審企業以及輔導階段企業的情況後,經過認真分析、審慎論證,適度提高了主板和創業板企業的營業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其中對最近一年淨利潤,主板被提高到1億元。
這一針對主板擬上市企業的財務硬性指標要求,也被寫入後於2024年4月30日正式落地並實施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4年4月修訂)》(下稱《上交所上市新規》)中。
據《上交所上市新規》給出的“境內發行人申請在本所上市”的條件顯示,選擇以財務指標爲上市標準的擬主板上市的“大藍籌”企業,必須滿足“最近3年淨利潤均爲正,且最近3年淨利潤累計不低於2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2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於15億元”。
在上述規則修訂之前,“最近3年淨利潤均爲正,且最近3年淨利潤累計不低於1.5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 6000 萬元,最近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 低於 1 億元或營業收入累計不低於 10 億元”便可滿足主板上市要求。
“說得更爲直白一點,東方科脈IPO的遭敗,便是卡殼在了《上交所上市新規》中對主板‘大藍籌’企業的盈利要求指標上。”上述知情人士解釋道。
《上交所上市新規》上市新規雖有過渡性安排,即該規則不針對已通過交易所上市委會議審覈的企業。但東方科脈IPO雖已申報了近一年之久,但至新規頒佈實施之時,其並未獲得上會審覈之機。
“按照新規實施前的要求,東方科脈還是滿足相關‘大藍籌’企業定位的財務要求的,但在大幅提高盈利指標要求後,東方科脈便成爲了審覈新規落地後的首輪淘汰者之一”。上述知情人士補充道。
“企業是在經過對自身所處經營環境的研判後,結合當下A股上市審覈的相關政策,經過謹慎的研究作出的決定。”2024年5月20日晚間,一位接近於東方科脈的中介機構人士也就東方科脈IPO終止的具體原因向叩叩財訊表示,其也並未否認東方科脈IPO目前難符主板上市定位的事實。
2023年中,電子紙顯示模組行業的下游需求出現了較爲明顯的放緩趨勢,這無疑對於正申請主板上市的東方科脈來說,最終成爲了壓垮其IPO的最關鍵一根稻草。
在2023年之前的幾年中,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全球電子紙產業迅速崛起。
據ePaper Insight數據顯示,2022年電子紙終端市場規模增速達45%,全球出貨數量2.83億臺,近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超40%。
在此背景下,號稱“行業領先”的東方科脈實現了營業收入的飛躍式增長。
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間,東方科脈營業收入便從最初的4.77億左右增長至12.1億,複合增長率高達59.48%。
在營收高增長的同時,東方科脈盈利的瓶頸也在逐漸顯露,尤其是2022年中,當年其雖然以12.1億營收創下了其自成立以來的最大規模,同比2021年增長超過40%,但其當期扣非淨利潤卻僅有8987.95萬元,同比漲幅僅5.4%。
同樣,東方科脈2022年這不及9000萬的扣非淨利潤也難以滿足《上交所上市新規》中所要求的“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的規定。
雖然目前東方科脈尚未公佈2023年的年報,但從此次東方科脈IPO在這一敏感時期選擇終止上市的做法,便也可知,其2023年的相關財務指標也並未能爲其換了上市的空間。
1)不符A股“大藍籌”定位的“全球龍頭”
無論是從東方科脈自身公開的2023年中報數據中,還是從被其認可的同行業可比企業的經營狀況中,種種細節都不難發現,東方科脈在2023年中的經營狀況並不樂觀。
如果說,在2022年中,繼續保持營收高增長的東方科脈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的頹勢。
那麼這種羸弱的局面在2023年中很可能更進一步繼續惡化。
在東方科脈回覆上交所對其IPO的首輪問詢時透露,在2023年上半年,其錄得營業收入約爲6.28億,超過了2022年時全年收入的一半。但當期其淨利潤僅有4313.25萬,僅是2023年全年淨利潤的46%。
在此次IPO提交的有關申報材料中,東方科脈將合力泰(SZ.002217)、清越科技(SH.688496)、天山電子(SZ.301379)、秋田微(SZ.300939)視爲同行可比企業,尤其是合力泰、清越科技兩家,更被東方科脈認定爲其所在細分行業——電子紙顯示模組的主要企業。
東方科脈在其IPO招股書(申報稿)也直接指出:“合力泰、清越科技主要產品包括電子紙顯示模組,且在電子紙顯示模組細分行業的市場地位處於相對領先水平”。
目前東方科脈在2023年下半年的具體經營數據雖難以獲取,但從合力泰、清越科技身上,東方科脈的經營態勢也可從側面見得一斑。
據合力泰早前公佈的2023年中報數據顯示,在2023年上半年,其來自於電子紙顯示類產品的營業收入約爲6,9億元,同比2023年還保持着5.47%的小幅增長。
但在日前合力泰公佈的2023年年報中,其來自於電子紙顯示類產品的營業收入則僅有8.94億元,同比2022年超過10億的收入,跌幅超過14.3%。
也即是說,在2023年下半年中,合力泰在電子紙顯示類產品上的收入僅2億元,環比2023年上半年跌幅達到了71%。
同樣,在東方科脈的另一家主要競爭對手上,清越科技在電子紙顯示組件上的收入,也在2023年中,尤其是2023年的下半年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
數據顯示,在2023年1-6月,清越科技電子紙顯示產品的營業收入便開始出現了同比16.97%的下滑。
但到了2023年底,據清越科技當期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其全年的電子紙模組收入僅有4.66億元,同比2022年的降幅則擴大至了34.47%。
要知道,在2022年中,清越科技來自於電子紙模組的收入共計7.12億元。
在同行可比企業2023年下半年相關產品銷售進一步陷入僵局之下,東方科脈顯然也是難以獨善其身的。
除此之外,包括合力泰、清越科技、天山電子、秋田微在內四家被東方科脈認定爲同行可比的企業,在2023年中,其業績皆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較大幅度下滑。
其中,合力泰2023年的歸母淨利潤虧損119.91億,同比下滑246.02%,而電子紙模組收入佔比營收七成的清越科技則虧損1.18億,同比下滑311.02%。
至於主營液晶顯示模組與東方科脈的產品存在一定差異的天山電子、秋田微,在2023年中的業績下滑雖沒有合力泰和清越科技般誇張,但淨利潤也分別同比下滑了9.21%和23.21%。
如此看來,東方科脈在2023年的業績能繼續逆行業保持增長且出現破億的規模,合理性和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誠然,如果東方科脈在2023年中的扣非淨利潤最終未能實現破億的突破,那麼按照《上交所上市新規》的業績要求,其便難以符合主板對“大藍籌”企業的定位標準。
一個不容忽視的有意思的細節。
據叩叩財訊獲悉,曾在向上交所遞交的首份IPO招股書(申報稿)中,被東方科脈着重強調的“全球領先”和“行業龍頭”的身份表述,隨着上交所的質疑,東方科脈也不得不承認相關界定缺乏“依據”,並“基於嚴謹審慎考慮”,將相關表述全部刪除。
2)最重要子公司痛失“高新科技”身份
對於申報主板上市的企業而言,“高新技術企業”身份的重要性雖沒有創業板、科創板般重要,但對於業績本就並不出衆的東方科脈來說,這一身份在關鍵時期的突然缺失,也將對其IPO的命運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上市的最敏感時期,痛失“高新科技企業”身份的是東方科脈最重要的一家全資持股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在2022年之前,東方科脈雖未能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但其旗下兩家公司——龍寧科技和富申科技皆具備了高新技術企業身份,且兩家企業皆享受了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但在2022年度時,富申科技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認證卻意外被否。
富申科技是東方科脈旗下最重要的公司,沒有之一。
成立於2018年的富申科技由東方科脈的全資子公司浙江東方科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東方”)全資持有的企業。
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中,富申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達到了1.88億、4.05億和7.4億,分別佔東方科脈同期營收的39.4%、46.9%和61.1%。
在2022中,東方科脈的營收較2021年增長3.47億,其中,僅來自於富申科技的營收增長便達到了3.35億。
可以說,富申科技是近年來東方科脈營收增長的主要來源。
但就是這樣一家對東方科脈舉足輕重的企業,且在2022年中痛失了高新科技企業的身份。
東方科脈也不得不承認,富申科技之所以未能在2022年後繼續延續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身份的認證,主要緣由則是其研發投入的比例上未能滿足相關規定。
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規定,認定爲高新技術企業在近 3 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必須滿足“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 2 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 3%”。
反觀富申科技,在2020年至2022年中,其研發投入分別僅爲751.3萬、893.88萬和1339.56萬,這三年中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僅爲 2.24%。
旗下最重要的企業——富申科技在研發費用上的“缺失”,也或僅是曾號稱全球行業龍頭東方科脈在研發投入上“短板”的寫照。
據東方科脈提交給上交所的相關數據顯示,與合力泰、清越科技、天山電子、秋田微等被其認可的同行可比企業相較,東方科脈的研發投入佔比不僅墊底,且增長趨勢也與行業幾近相悖。
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東方科脈的研發費用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僅爲4.15%、4.07%、3.09%和2.77%,呈逐年遞減之勢。
而同期,合力泰的研發投入比重則分別達到了4%、4.59%、5.42%和6.14%。
清越科技的研發投入則是幾家企業中比重佔比最大的,在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中,清越科技的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爲9.43%、10.71%、8.88%和11.05%,除2022年略有下滑外,其餘也皆保持了逐年遞增的狀態。
在最初2020年和2021年中研發投入比重不及東方科脈的天山電子,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也在逐年遞增的研發投入趨勢下,趕超了東方科脈,其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比重也分別達到了4.42%和3.96%。
剩下的秋田微的研發比重,在過去幾年中也都基本保持在5%左右。
“對於在IPO報告期內,業績與技術並不突出的東方科脈來說,在主板審覈定位要求不斷擡高的當下,的確是不適合繼續推進主板上市的。”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知情人士表示。
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目前在A股上市企業中,與東方科脈業務及營收構成最爲相似的清越科技,也正在因上市首年,便出現了業績變臉,進而引發市場的爭議。
清越科技是在2022年12月28日正式於科創板掛牌交易的。
正如上述所言,清越科技約有超過70%的營收來自於與東方科脈相似的電子紙顯示組件業務。
2022年中,處於IPO關鍵審覈時期的清越科技曾以營業總收入10.44億元同比增長50.40%的優異業績獲得了監管層對其上市的一紙註冊生效的文書。
但誰曾想,2023年,在清越科技成功掛牌後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中,其營業總收入僅6.61億元,同比下降36.69%;扣非淨利潤更是虧損高達1.33億 。
“有了清越科技的前車之鑑,無論監管層還是A股市場的投資者,也必將對東方科脈的上市前景報以審慎的態度。”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