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利用DeepSeek的金融騙術已經出現了
隨着DeepSeek的持續火爆,第一批打着DeepSeek的幌子而精心設計的騙術已經開始冒頭了。
近日,一保險機構在宣傳“3·15反詐防非”時,集中警示了一批圍繞着DeepSeek的騙局,諸如釣魚網站、薦股騙局等,這也給廣大用戶敲響了警鐘。
對此,煒衡律師事務所、衡財保團隊律師張鵬接受採訪時建議,相關監管機構積極研究與出臺有關AI在金融領域的規則,明確工具與使用者的責任邊界,同時加強打擊借AI之名的違規行爲。
AI不是提款機
當騙子盯上了DeepSeek,騙術防不勝防。根據上述保險機構的警示,目前出現了三大圍繞DeepSeek的騙局。
騙局一是“高仿”網站,包括仿冒DeepSeek的網站、釣魚網站等,這些仿冒網站利用相似的域名和界面來誤導用戶,用來傳播惡意軟件、竊取個人信息或騙取訂閱費用,用戶需要高度警惕。
騙局二就是付費課程,諸如"199元,就能學會用DeepSeek月入10萬+!"“獨家培訓!只需99元就能學會用AI賺錢”等,社交平臺上出現大量類似的網課教程,標價從9.9元到599元不等。但不少課程內容拼湊網絡信息,質量低劣,甚至不少所謂的“自媒體爆款課”,其實全是公開可查的基礎操作。
騙局三是投資陷阱。DeepSeek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各行各業加速本地化部署,同時,一些騙子也趁機而入。
比如在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宣傳 “用DeepSeek炒股穩賺不賠”的網帖,上述保險機構指出,騙子通過僞造收益截圖、誇大AI預測能力,讓平臺用戶心甘情願入羣,甚至承諾“高投資高回報”,實際卻是投資理財陷阱,添加聯繫方式後獲取用戶的信任,一步步誘導用戶加碼投資,一旦被識破便拉黑消失。
事實上,類似的騙局一直存在,榜上了DeepSeek之後不過是“新瓶裝老酒”,這些不具有投顧牌照的機構或個人,通過諸如直播炒股、買酒薦股等各種形式,以高收益吸引用戶加入粉絲羣,以薦股、賣課爲由頭進行收費。
張鵬說,若是有人使用DeepSeek生成選股策略並直接推送給股民,例如“今日潛力股:股票A、股票B”,並且伴隨收費或誘導交易目的,這種行爲已涉嫌違法。
張鵬表示,根據《證券法》規定,向投資者提供具體股票建議屬於證券投資諮詢,必須具備投資顧問的資質。否則,將構成“非法薦股”行爲,甚至可能涉嫌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非法經營罪”“詐騙罪”等。
“近年來,證監會爲保護中小股民的合法權益,對類似‘黑嘴’薦股行爲打擊力度加大,推送者將面臨相應的法律責任。”他說。
以AI的名義,通過薦股、炒股來牟利已經引起有關部門關注。今年年初,嶽塘公安公衆號發佈的一篇文章稱,2025年1月2日,嶽塘公安反詐中心接到反詐預警指令轄區一女子疑似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據瞭解,趙女士於2024年11月底在微信視頻號學習炒股時被“AI炒股”軟件的虛假宣傳吸引,先後分兩次共轉賬數十萬元用於購買軟件,民警多次勸說趙女士,同時還聯繫了之前另一位電詐受害人向趙女士現身說法,分析此類詐騙的套路,在民警講解中趙女士恍然大悟,承諾不再向詐騙分子轉錢。
“毫無疑問,DeepSeek是一款具有強大邏輯推理和語言處理能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本身應用於各個領域,會產生一個質的飛躍,但它僅僅是一款工具,如何使用還是掌握在人的手中,對於這些在應用層面的灰色地帶,也提醒了整個市場監管部門,如何有效地去規範這種技術飛躍所帶來的負面因子。”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封華清對第一財經說。
“AI選股”熱潮背後的利與弊
近段時間,市場掀起一股“AI選股”熱潮。除了“有心之人”藉機賺錢,教股民使用DeepSeek研究投資策略,或直接利用Deepseek爲股民提供選股建議外,也有不少股民開始嘗試使用DeepSeek分析選股。
比如,在DeepSeek中輸入“某年某月某日A股哪些板塊會上漲”時,Deepseek在給出相應建議的同時也會連帶出一些股票名稱,那麼,這算不算是另一種形式的薦股行爲?
“AI大模型這種推薦股票的行爲,更多的是一種在公域網絡信息搜索後的結果,與薦股還是有所區別的,不存在主觀上擾亂證券市場的行爲,但客觀上確實存在這樣的隱患,所以,對於監管部門來說,未來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考量是否作出細化的監管。”封華清說。
“目前尚無相關立法規定,無法認定其爲推薦股票的行爲。”張鵬說,DeepSeek作爲一款通用AI工具,其生成選股策略是用戶提問後的被動響應,設計初衷並非證券諮詢。然而,DeepSeek的火爆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股民應格外注意與防範由此新產生的風險類型。
張鵬認爲,“AI選股”熱潮背後,利弊並存。股民使用DeepSeek輔助投資股票的優勢在於提升研究效率和研究範圍。DeepSeek能快速整合公開信息,如行業趨勢、歷史數據等,爲散戶提供低成本的研究輔助。譬如,輸入“新能源板塊表現”,它可能給出熱點分析,啓發投資思路。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一些中小股民在證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缺陷,增強了股民的市場參與能力。
但同時,股民使用DeepSeek輔助投資股票的弊端也同樣存在。張鵬說,DeepSeek的輸出基於算法和過往數據,無法預測突發事件或市場情緒,DeepSeek提供的信息與分析結論準確性有限。股民若將其視爲“炒股神器”,可能忽視個股基本面和宏觀環境,在分析與投資股票時會存在侷限性。
“股民在使用DeepSeek時,仍應保持理性分析,切忌盲目跟風。若是大量股民依賴DeepSeek則可能導致投資策略趨同,加劇證券市場的投機氛圍,甚至被不法分子用來操控市場,破壞信息公平與交易理性,與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他說。
張鵬認爲,未來,監管機構應積極研究與出臺有關AI在金融領域的規則,明確工具與使用者的責任邊界,同時加強打擊借AI之名的違規行爲。“AI與金融的融合是大勢所趨,DeepSeek熱潮只是開端。技術創新應提升市場效率,法律和監管更需加速適配,明確AI應用的邊界,確保其服務於股民權利保護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