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歸納】必看之高考地理答題思路集錦!值得收藏!人文地理原理規律彙總(圖文版)
最專業的
地理科普平臺
最實時的地理熱門話題
以下這些答題公式只是爲你提供每一類問題解答思路而已,大家在具體答題時,如有必要可適當增減一些內容,使答案更加完滿。
答題總的原則: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況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類問題都要往兩個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爲原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光熱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資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氣壓帶和風帶、大氣環流等;人爲因素包括人口、市場、交通、勞力、技術、政策、資金、工農業基礎、歷史等。
(2)回答意義影響類問題時,應當注意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答。
(3)回答條件分析類問題時,注意應答出有利條件以及不利條件。
2.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學會採用分點作答;作答特徵描述問題時,學會分階段描述特徵。
3.作答地理綜合題,應注意回答的邏輯性:弄清各點作答的先後順序;不出現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問什麼就答什麼,有什麼就答什麼。當然,掌握基礎知識是前提。答題時儘量結合題目所給的圖上信息或資料作答。
一、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衝刺。
二、基礎---明確高考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三、關鍵---熟悉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有了以上的準備,便進行歸納概括,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的第二步便是總結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
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之歸納:
(1)原因(自然、人爲)(2)條件(有利、不利)(3)影響(正面、負面)(4)區位(自然、社會、經濟)(5)效益(經濟、社會、環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術)(7)重大工程意義(兩端、中間)或(政治、經濟、民族、國防)(8)要素(總量、結構)(9)評價( 積極、消積)(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氣環流、地形(迎、背風坡)、洋流、距海陸遠近、下墊面)(11)氣溫高低成因(緯度位置、冷氣流影響、洋流、地形-海拔高低與陽坡陰坡、下墊面)(12)大漁場成因(有無較寬闊大陸架,是否爲實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礦產或其它資源)(2)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3)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4)水文特徵(流量、水位變化、流速、含沙量、結冰期)(5)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6)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7)地形特徵(地形類型、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8)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種植歷史經驗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9)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10)地理事物的分佈特徵和分佈規律(主要從空間分佈(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分佈規律問題: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佈趨勢1) "點"狀分佈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2) "線"狀分佈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3) "面"狀分佈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範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及大致的面積。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提升---明確常見行爲之答題要領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指明瞭答題方向。爲了提高答案的質量,我們還要研究提問中的謂語動詞。新課標的可操作性很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指令性的明確,用語文的話說就是"謂語明確"。在我們教學生審題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也是這個"謂語"部分,明確答題之要領。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繫等;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繫;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佈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地理高考試題中經常考查的行爲動詞有描述、說明、分析、對比、評價等
五、實踐…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範答題的宗旨。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準確、有效的信息,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2.規範用語,迴歸教材;3.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儘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據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4.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複;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爲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知識結構要點概括
一、有關地形方面的問題
背熟世界及中國各地的地形分佈,掌握它們的成因。
1、描述某地的地形特點:①以什麼地形爲主(五大類地形)②地勢起伏(大、小)③地勢特徵(哪裡高哪裡低)。
2、描述某地的地勢特點:哪裡高,哪裡低。或地勢起伏大或山河相間,山高谷深。
3、某地地形分佈特點:描述哪個方位是什麼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種問題的區別)
4、判斷地形地勢的依據:①等高線的分佈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狀(向心狀即盆地,放射狀即山地)
5、我國一些地形區的地貌(地形)特徵:①青藏高原:雪山連綿,冰川廣佈 ②雲貴高原:崎嶇不平 ③內蒙古高原:地面坦蕩 ④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千溝萬壑。⑤橫斷山區:山高谷深,山河相間……
6、分析某區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蝕:黃土高原地貌、河流峽谷(V形谷如三峽)、瀑布、丹霞地貌(廣東)。
(2)水對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蝕和侵蝕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貴、雲)。
(3)流水的沖積(堆積或沉積)作用:平原、沖積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島(沖積島)
(4)風力的侵蝕作用:風蝕蘑菇、風蝕窪地、風蝕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風力的沉積作用:沙丘(沙漠)、黃土高原。
(6)冰川的侵蝕作用:挪威的峽灣(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歐洲的許多湖泊(千湖之國芬蘭的湖泊)。歐洲的地形
(7)地殼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陽湖、貝加爾湖、坦葛尼喀湖、死海、臺灣海峽等。
(8)岩層斷裂上升(塊狀山):泰山、廬山、華山等。
(9)板塊相撞: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和高大年輕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溝、地震、太平洋中的島弧。
(10)板塊張裂,地殼下陷:東非大裂谷、紅海、死海、約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珊瑚島):馬爾代夫、南海諸島、太平洋諸多島嶼、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噴發物堆積而成(火山島):夏威夷羣島、小安的列斯羣島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層易被侵蝕。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層受擠壓,堅實不易被侵蝕。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殼斷裂下陷,流水的沉積作用。
二、有關氣候方面的問題
1、背熟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及其移動規律圖。因爲它是分析某些氣候成因、洋流成因、工業佈局、港口布局的基礎。
2、背熟各種氣候的特點、成因、分佈和判斷方法。
3、回答氣候特點一般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分析。①氣溫哪個季節高,哪個季節低,最低月氣溫在 0℃ 以上還是以下,氣溫的日較差(大、小)。②降水量大還是小(在多少毫米左右),哪個季節多,哪個季節少。
4、氣候成因的分析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①緯度位置②海陸位置③受什麼風帶和氣壓帶控制④地形(如平原或山地,背風坡或迎風坡,山脈走向)地勢⑤洋流⑥人類活動。
如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面積廣大的原因①處在中緯地區,故屬溫帶氣候②地處西風帶,終年受西風影響③西面爲北大西洋暖流,故空氣溫暖溼潤④歐洲的地形平坦,山脈爲東西走向,使暖溼氣流可以深入內陸。
北美的溫帶海洋性狹長的原因:高大的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脈緊逼海岸,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暖溼氣流深入內陸。
☆影響日照時間長短的因素:1、晝長;2、地勢(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間長);3、天氣狀況(晴天日照時間較長)。☆影響太陽輻射高度的因素:(即影響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因素)l、太陽高度(即緯度);2、天氣狀況;3、地勢;4、空氣密度。例如:爲什麼青藏高原太陽輻射最強?①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②晴天多:③地勢高;④空氣稀溥,大氣潔淨。☆影響氣溫高低的因素:1、緯度;2、下墊面性質(海陸位置、地形、地勢、植被狀況);3、天氣狀況。(1)太陽輻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緯度位置、太陽高度、晝夜長短。(2)大氣自身條件(天氣、大氣物質多少、大氣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對地面保溫作用的強弱)、大氣環流(3)地面狀況——物質組成(對太陽輻射反射率不同)、海陸差異、地形、洋流、水域、森林、冰雪等。(4)人類活動:①改變大氣成分,如CO2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使得到達地面的紫外線增多;煙塵則削弱太陽輻射;②改變下墊面,植樹降低氣溫,提高溼度,與建造大型水庫起到的作用相似。③釋放人爲廢熱,如城市熱島的形成。☆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及變化規律:l、緯度:低緯小,高緯大;2、下墊面性質:海洋小於陸地,沿海小於內陸,有植被的小於裸地;3、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影響降水的因素: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天氣系統①大氣環流因素一決定降水多少的因素季風控制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區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氣、熱帶沙漠氣候區、地中海氣候的夏幹;赤道低壓帶控制區降水豐沛;西風帶降水多,信風帶降水少。(要注意風的來向:迎岸風往往多雨;離岸風則少雨)②天氣系統因素——低壓中心和低壓槽部位降水多,高壓中心和高壓脊部位降水少;鋒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貴陽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氣旋(颱風)過境降水多,如西歐冬季、東北和江南春季;反氣旋過境降水少,如伏旱。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5.洋流(暖流--增溫增溼:寒流--降溫減溼)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5、某兩地氣候特點比較:①氣溫(最低月氣溫,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②降水(降水量總量大小,季節分配情況及雨季長短)。
6、降水類型及其分佈:(1)類型:對流雨(赤道的雨和我國夏季午後的雨),鋒面雨(我國主要的降水類型),地形雨(山地迎風坡如乞拉朋齊和火燒寮的雨),氣旋雨(颱風雨)。
7、雪線高度(由氣溫決定):①不同緯度山峰:由副熱帶向南北兩側的高低緯遞減。②同一座山峰:由降水決定,迎風坡低背風坡高,夏季高冬季低,如不考慮降水,則陽坡高陰坡低。
8、西風帶的風力夏季弱冬季強:(可用於解釋我國冬季風比夏季風強的原因之一)因爲冬季高低緯度間的溫差大,氣壓差大,水平氣壓梯度力大。夏季反之。
9、大陸性氣候的特徵:①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②降水少。②冬季寒冷,夏季炎熱
10、海洋性氣候特徵:①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小,冬暖夏涼。②降水豐富且季節分配均勻,年際變化小。
11、氣溫日較差與年較差規律。
氣溫日較差亦稱氣溫日振幅,是一天中氣溫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其大小與緯度、季節、天氣情況及地表性質等有關。
①氣溫日較差與緯度的關係:緯度越高,日較差越小。
原因:緯度越高,太陽高度的日變化越小。
②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係: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
③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係:沿海比內陸日較差小。
④氣溫日較差與海拔的關係: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區,則海拔越高,日較差越大。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稱爲氣溫年較差,或稱氣溫年振幅。其大小與緯度、海陸分佈等因素有關。
①氣溫年較差與緯度的關係:緯度越高,年較差越大。
原因: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②氣溫年較差與海陸的關係:離海越遠,年較差越大。
原因: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③地形:高地小於凹地、谷地,海拔愈高年較差愈小。
如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與我國同緯度平原、盆地比較,氣溫年較差小。這是因爲:青藏高原屬於中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氣溫不太高;冬季因緯度低,地勢高,寒冷的冬季風影響弱,氣溫不太低。
④天氣:晴天多的地區氣溫年較差大於陰雨天多的地區,如新疆比同緯度的沿海地區的年較差大。
⑤植被: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的年較差比裸地的年較差小。
三、有關河流方面的問題
1、☆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2、某河水能(水力)豐富的原因:①(地處什麼氣候)降水多,河水流量大。②(地處階梯交界處或者地處山地、地勢起伏大)水位落差大※評價某地水能資源開發條件:可從優勢條件和劣勢條件兩方面答題;(包括落差、流量、地形地質條件、經濟條件、技術條件、市場條件等)
3、在河流某地建水電站或修水庫的原因(區位):①(地處什麼氣候)降水多,河水流量大。②水位落差大③集水面積廣④地處峽谷,建設工程量小,節省投資。(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儘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儘量少淹良田和村鎮。)
4、某河航運價值大小評價:①地形平坦或崎嶇,水流平緩或急促。②河流流量大或小,季節變化大或小。③冰期(有無長短)。④流域內人口稠密或稀少,經濟發達否,運輸的需求量大小。⑤河面寬否,水深否。
5、坡面上水的流向:與等高線垂直並由高處指向低處。
6、河流有凌汛的條件:①由低緯向高緯流。②最冷月氣溫在 0℃ 以下(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③一般發生在深秋或初春季節(發生時間各緯度不同,結冰時高緯早低緯晚,融冰時低緯早高緯晚)。
在我國凌汛最嚴重的是黃河,主要發生在上游河段(即寧夏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東河段)。
7、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從四個方面考慮:地形特徵、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氣候特徵);人爲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例如,長江洪災的原因:(一)自然原因:l、水系特徵:①流域廣,支流多;②中上游植被破壞嚴重,含沙量增大;③中下游多爲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2、水文特徵:流經溼潤地區,降水豐沛,幹流汛期長,水量大。3、氣候特徵;有些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氾濫。(二)人爲原因:l、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積擡高河牀,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從而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
8、河流的治理:①中上游修水庫②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③中下游加固大堤④退田還湖,陡坡退耕還林⑤截彎取直(長江的荊江河段)⑥下游開挖入海新河(海河和淮河)。⑦防治水污染。
9、河流水量大的原因:①地處什麼氣候區,降水豐富;②流域面積大,集水區廣。③支流衆多,水系龐大。
10、河流的補給:雨水(大氣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11、河流與地下水和湖泊水的補給關係:豐水期河水補給給地下水和湖泊水,枯水期反之。
12、水電站(水庫)的作用: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養殖、旅遊、供水、防凌、減淤。
13、以冰雪融水補給爲主的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有關,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小。
四、有關陸地和海洋方面的問題
1、某地鹽度高、低的原因:①緯度高低,氣溫高低,蒸發量大小。②(某地是什麼氣候)晴天還是陰天多,降水量大小。③河流淡水注入多少。④有寒暖流經過。⑤海域封閉,與外海交換海水少(如波羅的海、紅海、地中海等)。
2、某大陸架漁場的成因:①位於淺海大陸架,光合作用強,浮游生物多,水溫高,利於魚類繁殖。②有河水流入,營養豐富。③有寒暖流交匯,魚類集中。海水上泛,餌料豐富,
3、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原因自然原因l.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人爲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例如華北平原:①氣候乾旱,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小。②降水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徑流量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③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④浪費和污染嚴重。⑤森林覆蓋率低
※解決措施主要從開源和節流兩個方面入手:保護有限的水資源,防止水污染;開發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強用水管理,增強節水意識,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長;控制人口增長。具體措施有:
①修建水庫(或水利工程)。②跨流域調水(X水X調)。③發展節水農業,種植耐旱植物。④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節約用水。⑤防治水污染。⑥植樹造林。⑦控制人口增長數量。⑧加強技術改造,更新設備,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⑨人工降水。⑩實行水價調節。
5、如何描述一個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①地形(地貌)以什麼爲主。②氣候類型是什麼。③河流的水文特徵是什麼。④植被類型是什麼。⑤土壤類型是什麼。
五、有關農業方面的問題
1、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或農業發展條件):
(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②氣候暖溼(或光熱水充足,或雨熱同期)。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會因素:⑤市場。⑥交通。⑦政策扶持。⑧勞力。⑨技術。(口訣:光熱水土地,市勞交政技)
具體農業區位分析的答題思路:1、發展條件:有利--因地制宜、發揮優勢;不利—整治措施2、農業區位因素(1)自然條件①氣候:氣候類型、光照、熱量、降水及配合情況②地形:平原、山地、丘陵等所佔比重,海拔高度、坡度等③土壤:土壤類型、肥沃程度、鹽鹼性、土層厚度、土壤質地等④水源:河湖密度、水量、季節變化、旱澇等⑤生物資源:種類、分佈、數量(2)社會經濟條件①市場:市場距離、人口數量、消費習慣和水平②交通:海陸空運輸條件對商品農業影響③政策:價格的調節、政策性補貼、資金和技術的支持④勞動力:數量、素質、價格⑤農業技術:生物技術、耕作技術、灌溉技術、機械水平(一)自然條件土地(地形、土壤) +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範圍;另外,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二)社會經濟因素:l、市場:市場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爲突出。2、交通運輸: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使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爲擴展,即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減小。在最適宜的地方形成區域專業化生產,從而形成區域性或世界性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5國成爲世界主要商品糧生產國;荷蘭、丹麥、新西蘭等成爲世界主要的乳畜產品供應國;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東南亞和南亞成爲世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3、政策4、勞動力5、科技6、工業基礎
☆如何分析某—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l、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2、從光照、熱量、降求、晝夜溫差、氣象災害等方面去分析;3、從春、夏、秋、冬4個季節的氣候條件分段分析。
例1、試分析華北地區棉花生長的氣候條件。①有利條件: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氣晴朗,有利於棉花後期生長和收摘。②不利條件:播種期適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例2、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因素(1)自然條件①高溫多雨、雨熱同期的季風氣候②河流中下游的沖積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社會經濟條件①悠久的種植歷史、豐富的傳統經驗②人口稠密、勞力充足③人均耕地少,水稻單產高④當地主食,市場需求量大
例3、商品穀物農業、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因素①優越的自然條件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生產規模大③機械化水平高④便利的交通運輸⑤商品冷藏與保鮮技術的發展
例4、季風氣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利:雨熱同期,利於農作物生長弊:旱澇災害頻繁
2、某地農業區位遠離市場的原因
(如海南是我國冬季瓜果供應、美國南部陽光地形種植花卉和蔬菜供應北方市場等):①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農產品保鮮、冷藏術的發展。
3、(亞洲)水稻種植業的區位條件: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雨熱同期。④灌溉水源充足。⑤勞動力豐富。⑥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⑦大米是這裡人的主食。
4、溫帶發達國家乳畜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如西歐、美國、新西蘭):①土地貧瘠、氣溫較低,不適合種植穀物,但適應多汁牧草的生長。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場需求量大。③交通發達。
5、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①水稻種植業。②大牧場放牧業。③商品穀物農業。④混合農業。⑤種植園農業。⑥乳畜業。⑦(粗放)畜牧業。⑧園藝業。⑨灌溉農業。⑩河谷農業。綠洲農業。傳統旱作農業。還有①基塘農業。②立體農業。③壩子農業。
6、各地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①東亞(不含中國):水稻種植業。②東南亞和南亞:水稻種植業和種植園農業。③中亞:灌溉農業和畜牧業。④西亞和北非:河谷農業,灌溉農業和畜牧業。⑤地中海沿岸:園藝業。⑥歐洲:乳畜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園藝業。⑦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乳畜業、大牧場放牧業、灌溉農業等。⑧南美: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水稻種植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⑨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大牧場放牧業。
7、中國各地的農業地域類型:①東北:商品穀物農業。②(內蒙古等四大牧區):牧區畜牧業。③華北:傳統旱作農業。④南方(含西南):水稻種植業。⑤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河西走廊:灌溉農業。⑥新疆沙漠地區:綠洲農業(也可以說是灌溉農業)。⑦青藏高原的湟水和雅魯藏布江谷地:河谷農業。⑧橫斷山區及南方丘陵:立體農業。⑨雲貴高原:壩子農業。⑩珠江三角洲:基塘農業(混合農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8、我國各地農業發展的優勢:
①南方:光熱水充足且配合好,土地類型多樣,物種豐富。
②華北:平原廣大,耕地多。
③東北: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
④西北:光熱充足,晝夜溫差大。
⑤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
⑥西南:水熱充足。
⑦海南:光熱充足。
⑧黃土高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9:我國各地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或不利條件):
①南方:氣象災害多,耕地少。
②華北:旱澇、鹽鹼、風沙。
③東北:熱量不足。
④西北:乾旱(或水源缺乏)。
⑤青藏高原:低溫(熱量不足)。
⑥西南:光照少。
⑦黃土高原:乾旱和水土流失。
六、有關工業方面的問題
1、分析某地工業區位因素:
①近原料產地。
②近燃料產地。
③近消費市場。
④交通便利。
⑤技術力量。
⑥勞動力(廉價、素質、多少)。
⑦土地租金高低、水源。
⑧農業或工業基礎好。
⑨政策。
(口訣:地水原動歷,市勞交政技,環境別忘記!)
☆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位置、土地、水源。(二)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三)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基礎)等。(匠心地理整理)(四)環境因素;主要用於微觀佈局。區位因素對工業的影響①資源——工業宜建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有什麼原料,適宜發展什麼工業。②水源一一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業用水(還可獲得廉價的水運)。③地形——選擇在較平坦開闊的地形區內,發展前景廣闊。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數,不能佈局冶金、化工等工業。④交通——沿交通線分佈,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於產品的輸出、職工的上下班。⑤環境——主導風向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產生污水的企業,佈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遠離水源地。高科技工業佈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⑥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佈局在城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佈局應遠離城區。⑦土地租金一佈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⑧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工業區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的區位因素中,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要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因此,在現實的區位選擇中,要首先考慮其主導因素或具有明顯優勢的條件。注:①原料地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原因是工業所用原料的範圍越來越廣,可替代的原料越來越多,加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②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③沿海、沿江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網絡的通達性越來越重要;⑤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
☆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㈠分析思路: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爲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注: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方面去分析。㈡舉例:例l: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①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匠心地理整理)②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臺和東南亞,爲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海南爲何目前仍沒有建立鋼鐵企業?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①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②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③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爲方便。④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爲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爲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海南島雖然蘊藏着豐富的富鐵礦,但由於能源短缺,開發較晚,技術落後,市場狹小,目前還沒有建立大型鋼鐵企業。自從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來,它已成爲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鋼鐵工業也會興起的。(匠心地理整理)
☆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l.調整工業佈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完善產業鏈,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2.因地制宜,(匠心地理整理)合理開發各類資源①制定開發和保護資源的法律法規;②合理開發(可再生的資源要注意更新;不可再生的資源要綜合開發利用,防止採大棄小、採富棄貧);③提高節約資源和保護資源的意識;④注意資源開發區周圍環境的保護。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等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社會經濟
2、工業佈局類型:①煤鐵複合體型(近原料地)。②臨海型(交通)。③臨空型(人才和技術)。
3、傳統工業興起的條件(如魯爾區等):按上述1、區位因素去分析即可。
4、硅谷(電子工業)興起的條件(如班加羅爾等):①知識和人才。②發達的交通。③優美的環境。
5、傳統工業衰落的原因和崛起的措施:見教材
6、意大利新興工業的特點:見教材
7、高新技術工業的特點:見教材。
8、工業佈局合理與否:要考慮環境問題和交通問題
9、工業集聚的目的:擴大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七、有關人口方面的問題
1、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低的原因:
①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高,社會保障好。
②人們的文化素質高。
③人們的生育慾望低(思想觀念)。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經濟負擔加重;影響社會勞動力生產率提高;國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問題。(措施:建立社會保障體系、接納移民、鼓勵生育等等)
2、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低原因:實行計劃生育。
發展中國家人口迅速增加問題: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化;妨礙人力資源形成;產生持久的環境壓力。
3、發達與發展中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前者鼓勵生育(因爲勞力不足),後者計劃生育(因人口壓力大,剩餘勞力多)。
4、人口遷入的原因:①經濟發達。②勞力短缺。③較好生活條件。④較多的就業機會。⑤較好的教育、醫療條件。
5、人口遷出的原因:①人口增長快,勞力過剩。②經濟發展慢。③生活條件差。④環境惡化。
6、人口遷出地的利弊:利:①加強與外界的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於緩解當地的人地矛盾,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③利於增加收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弊:人才流失。
7、人口遷入地的利弊:(1)農村或邊疆:①開發了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發展。②開發不當會造成生態破壞。(2)城市:提供了勞動力,促進經濟發展。但給環境帶來壓力。
8、某地人口稠密(人口的環境容量大)的原因: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氣候溫暖溼潤。④水源充足。⑤資源豐富。⑥交通便利。⑦科技先進。⑧開放程度高,經濟發達。
9、我國人口流動的影響:(1)有利影響:人口流動給城市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爲城市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城市商業的發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變城市的經濟結構,爲城市經濟結構體制改革深化發展作出貢獻;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城市周圍地區的農、牧、漁、副業的發展;爲城市與農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條件,推動城青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發展。(2)不利影響:大量流動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壓力;加劇城市的環境污染;給城市的社會治安管理帶來問題;就業困難,事業人數增多(匠心地理整理)10、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城鄉收入差距大;國家政策允許人口流動;我國入口衆多,農村剩餘勞動力多。11、上海成爲人口遷入地原因:經濟發達,收入高,就業機會多,生活條件、教育醫療條件好等。
八、有關城市方面的問題
1、城市化的表現:①城市數目增多②城市用地規模擴大③城市人口增加④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上升。
2、城市形成的區位條件:①地形平坦。②氣候暖溼。③水源充足(河流)。④交通發達。⑤政治(省會或首都)。⑥某種自然資源開發。⑦科技。⑧宗教。⑨旅遊
3、逆城市化的原因:①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大城市的環境質量下降。②鄉村和城鎮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③交通發達。
4、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①環境污染。②交通擁擠。③住房困難。④失業人口增多,就業困難。⑤社會秩序混亂
5、解決城市問題的措施:①建立衛星城和開發新區。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6、衛星城的作用:①分擔大城市的職能。②緩解大城市的土地和交通壓力。③保護和改善城市的環境。④促進城市合理發展。
7、上海市發展的條件:①水陸空交通便利。②勞動力素質高。③周圍農業發達。④廣闊的經濟腹地。⑤地形平坦。⑥氣候暖溼。⑦水源充足。
8、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2.控制入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九、有關交通運輸方面的問題
1、某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①速度快慢。②運量大小。③運費高低。④投入多少,成本高低。⑤靈活性強差。⑥連續性好差。
2、交通運輸網中線的區位因素分析方法包括社會經濟因素——決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約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從自然因素考慮歸納如下:(1)地形:地勢平坦,對交通線的選擇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鐵路多要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對航空影響小。(2)地質: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滲漏;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等。(3)氣候: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公路、鐵路:氣象災害(大風、霧等)水運、航空。(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2、從人爲因素考慮,歸納如下:(1)合理佈局交通網——分配交通線上的客貨運量,獲取最大經濟效益。(2)經濟:經濟發展了——客貨運量大增,資金充足;反過來,交通建設——加快物資流通,促進區域發展。(3)資金——儘量減少橋粱、隧道,縮短里程,節省投資。(4)人口分佈——儘量聯繫城鎮、入口稠密區,最大限度受益。(5)污染——幹線不要穿過城區,遠離重要文物古蹟等。(6)政治——京九線——維持香港穩定與繁榮;進藏鐵路——加強援藏,鞏固國防等(7)科技——如在凍土上修築鐵路的技術已解決等。注:公路選線的分析方法:(1)國道選線的一般原則:路線基本方向以直達運輸爲主,並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儘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省運營時間。(2)地方性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地方性公路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的需要爲主,可以儘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3)公路選線的一般原則:①從宏觀上要考慮自然、社會經濟、科技等因素:②從微觀上考慮是在交通量最大、線路最短、佔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間尋求平衡。3、交通運輸網中點的區位因素:(一)交通運輸點的區位選擇同樣也要受社會經濟、技術、自然等因素的影響,但是不同運輸點的主導因素是不同的。如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起決定作用;而對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來說,社會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從總體上說:點的區位選擇需要考慮以下因素:火車站、汽車站、航空港需要考慮場所條件、交通條件、客貨流集中程度等。港口需要考慮自然條件(水域、陸域)、經濟腹地、城市等。(二)影響港口的區位因素: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1.水域條件:(包括航行條件、停泊條件)河港:沿河,水深、流緩、河寬、無泥沙淤積等——提供淡水和空間。(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匠心地理整理)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風浪的港灣、終年不凍(或長短)等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着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着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 <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爲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港口;對港口來說,自然因素決定港口的位置;社會經濟因素影響着港口的興衰。例如:分析紐約港的主要區位因素:①哈得孫河爲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風的深水海港並且保證了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所需的空間;②哈得孫河口地勢平坦開闊,爲港口設備、建築以及紐約市進行合理的平面佈局提供了有利條件;③紐約港的經濟腹地是美國最發達的東北部工業區,有多條鐵路通往美國各地;④紐約港以紐約市爲依託,紐約市是美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人、財、物的優勢對港口的建設和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影響汽車站的區位因素:汽車站的區位選擇的總原則是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體來說,要考慮以下4個因素:①路寬;②與市內交通聯繫;③與市外交通聯繫;④工程量。
(四)影響航空港的區位因素:(1)自然條件:航空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①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②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③氣候條件:少雲霧;④離城較遠;⑤地勢較高等。(2)社會因素:要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繫。(3)經濟因素:需要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例題:京九線、南昆線和青藏線區位選擇的異同(1)從完善路網、經濟發展需要、人口與城市分佈、自然條件、科學技術5個方面加以比較。(2)突出共同點:社會經濟條件是主導因素,自然條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3)不同地位;京九線是全國南北幹線,南昆線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青藏鐵路有利於開發邊疆,加強西藏和內地聯繫。(4)不同的自然條件:京九線突出溝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鐵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鐵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氣候區,此處地質地貌複雜。4、某鐵路或某運河或某公路某管道的作用:①溝通了哪裡和哪裡的聯繫,縮短了哪兩地的航程(或路程)。②加強了哪兩個地區的聯繫,加快對外開放。③把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④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⑤加快脫貧步伐等等。
5、某鐵路或公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①經過什麼地形區,地勢起伏大,多地質災害(如南昆鐵路,經過喀斯特地形區)。②跨山越河多(南昆鐵路)。③高寒、凍土、缺氧、生態脆弱(青藏鐵路)。
6、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措施:①合理規劃城市道路。②實施減少汽車尾氣的技術措施。③廣種花草樹林。
7、某地有公路或水運了爲什麼還要修鐵路:因爲鐵路①運量大。②運費低。③速度快。④連續性好。⑤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大。
8、爲什麼在山區首選公路運輸?因爲公路運輸建設成本低,難度較小,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9、某管道建設的不利的自然條件:①地形複雜,經過某地形區,多地質災害,施工難度大。②氣候乾旱或高溫多雨。③人煙稀少,難維護。④生態脆弱。
10、建設某輸油管道的意義:①縮短了距離,節約了時間,降低了成本。②避開了局勢動盪的某地區,保障了安全。③管道的運量大、損耗少、連續性強。
十、有關商業方面的問題
1、某商業中心形成的條件:①有穩定的商品來源(工農業發達或經濟發達)和銷售區(人口稠密)。②發達的交通。
2、上海成爲商業中心的條件:①上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和商品經濟發達的腹地。②發達的水陸空交通運輸。
3、某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特點:①出口工業製成品、資金和技術及少數農產品。②進口原料和燃料。
4、某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特點:①出口農礦產品等初級產品。②進口工業製成品。
十一、有關環境方面的問題
1、問某地有什麼生態環境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乾旱地區)。③土壤鹽鹼化(乾旱地區的灌溉農業)。④濫砍亂伐森林。⑤草場退化。⑥物種減少(或生物的多樣性減少)。⑦湖泊萎縮。⑧溼地減少。⑨滑坡、泥石流等。
2、問某地有什麼環境問題:除了從以上考慮方面考慮外,還要考慮環境污染(廢水、廢氣、廢渣和固廢棄物、噪聲等)問題,如要問我國南方低山丘陵主要的環境問題,除了答“水土流失”外,還要答“酸雨”。當然還可以考慮答氣候變暖、臭氧層遭破壞。
3、我國各地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如下:①東北:森林減少、黑土沖刷(或水土流失)、溼地退化。②西北(含內蒙古):草場退化和土地荒漠化。③華北平原:土壤鹽鹼化。④黃土高原:水土流失。⑤南方山區:水土流失。⑥西南:地質災害多。⑦青藏高原:土地荒漠化、溼地減少,湖泊萎縮、草場退化、物種減少。⑧寧夏、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土壤鹽鹼化和荒漠化
4、水土流失的原因、後果(危害)、治理措施分析:
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勢起伏大,坡度陡。②土質疏鬆,垂直節理髮育(黃土高原)。③降水量大並集中夏季,多暴雨。④植被覆蓋率低。(2)人爲原因:①過度墾殖、過度放牧、過度樵採等導致植被破壞。②不合理的開礦。③土地利用不合理(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破壞了植被。
後果(危害):①使土地貧瘠,農作物減產。②下游河牀擡高,降低泄洪能力。③湖泊淤積,庫容減少,降低蓄洪標準。
治理措施:(1)黃土高原: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如①植樹造林。②陡坡退耕還林還草。③緩坡修築梯田。④溝谷:打壩建庫。⑤塬地平整土地。⑥礦區要開展土地復墾工作。⑧限制載畜量。⑨調整農業結構,走農林牧綜合發展的道路。(2)南方丘陵:①走立體農業道路。②山區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③封山育林。④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3)東北:①植樹造林。②黑土培肥(秸稈還田最有效)
5、解決我國南方農村生活用能的措施:①推廣生活用煤。②推廣省柴竈。③大力發展沼氣。④營造薪炭林。⑤開發小水電。⑥利用新能源。
6、土壤鹽鹼化的成因和治理的措施:
成因:自然原因:①地勢低窪,排水不暢。②旱澇災害頻繁。人爲原因:③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治理的措施:①科學灌溉。②引淡淋鹽。③井溉井排。④覆蓋。⑤生物措施(植樹造林)
7、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成因:(1)自然原因:a氣候乾旱。B土質疏鬆C植被少,D大風多。 (2)人爲原因:a過度樵採。B過度放牧。C過度開墾。D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措施:①植樹造林。②退耕還林還草。③建設人工草場。④限制載畜量。⑤合理利用水資源。⑥設置沙障。
8、大氣污染的治理:①控制污染源。②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潔能源。④健全環境法規
9、水污染的治理:①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②興建污水處理廠。③加強環境法律法規管理。④農業污染防治。
10、減輕環境問題的措施:①控制人口數量。②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③清潔生產。④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⑤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11、全球氣候變暖原因、後果及對策:
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處於升溫期。
(2)人爲原因:a燃燒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排放二氧化碳多。b毀林。兩者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
後果:①海面升高(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脹),沿海低地被淹。
②各地乾溼狀況變化,各地經濟結構改變。
對策:①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開發新能源。③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強國際合作。⑤保護森林和植樹造林
12、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原因:①人口稠密,工業發達,大量燃燒化石(礦物)燃料,大量排放酸性氣體。②(xx氣候)降水豐富。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魚類死亡 ②土壤酸化,植物死亡 ③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蹟 ④危害人體健康
治理措施:①減少酸性氣體的排放。②研究煤炭中硫的綜合開發與利用。③開發利用清潔能源。
13、南極臭氧空洞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爲原因(排放氟氯烴化合物)。危害: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和破壞生態環境。治理措施:禁止排放消耗臭氧層物質。南極臭氧洞出現的時間:9-11月。
14、鹹潮:①發生時間地點: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爲嚴重;②形成原因:自然原因:a 氣候:冬季降水少,氣候乾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小;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b地形:地勢地平,河汊縱橫:c天文: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劇了成潮。人爲原因a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無序採沙,使河牀降低等。③採取的措施:a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b引淡壓鹹;c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d節約用水。
15、赤潮①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溫暖季節,光照充足;洋流緩慢,水溫較高;封閉海灣。人爲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河湖,匯入大海,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地污染了養殖水域。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發生的根本原因)②易發生赤潮的區域: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的海口灣等。③易發生赤潮的時間: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爲5一lO月。④帶來危害:a海水富營養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魚類窒息、中毒死亡,b危害人體健康;c影響海洋旅遊業。
16、沙塵暴①分佈:乾旱、半乾旱區,如我國西北、華北②成因:自然:氣候乾旱、降水少,蒸發旺盛(春季氣溫回升快),地表疏鬆乾燥;鋒面氣旋過境,氣流上升、風力大,捲揚沙塵;植物葉子還未形成或地表植被覆蓋率差人爲:過度放牧、開墾與不合理耕作,破壞植被,土質變得更疏鬆③影響:降低大氣能見度(小於 1千米 ),影響環境、交通、人類健康等④防治:保護林草地,植樹造林;退耕還牧還林,嚴禁濫墾、濫伐、濫牧。
17、環境污染與整治1、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1)人類活動與污染物的排放
(2)氣象條件:日照、風、降水狀況、有無逆溫現象(3)地形狀況:盆地、山谷地形使污染物不易擴散2、環境污染成因(1)自然條件①污染源位置:接近污染源、河流下游、盛行風下風向易受污染②大氣、水體的流動性:流速慢易受污染,如地形閉塞或逆溫空氣不易擴散,閉塞海灣、池塘易造成水體富營養;洋流起淨化和擴散作用③河流的流量:流量大——稀釋;流量小——濃縮④各種水體相互影響:如湖泊與河流、地下水與河水的互補(地下水受河水補給易受污染;溼地對河水有降解作用)⑤自然災害引發環境污染(2)人爲因素①工農業、交通與生活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染物②工廠、工程、油輪等發生事故:如核泄露、油泄露③不合理開礦造成有害物質出露地表;④戰爭引起的污染
★我國重酸雨區主要分佈在南方的原因(1)城市、工業區(如有色金屬冶煉)大量燃燒礦物燃料(2)氣候溼潤,水汽含量多(3)土壤呈酸性,大氣中灰塵顆粒呈酸性,對酸性水汽缺乏中和作用(4)地形閉塞,風速小不利於酸性氣體的擴散3、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壓力:人口增長超出環境供給資源和消化廢棄物的能力(2)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過度開發、利用不當、排放廢棄物(3)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4、綠色植物(林地、草地)與環境保護(1)山區:涵養水源、保持水土(2)乾旱、半乾旱區:防風固沙,防止荒漠化與沙塵暴,保護牧場、農田、建築物、交通線(3)沿海:防風固沙,保護農田,防止海浪侵襲(4)自然保護區:爲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5)工業區、交通沿線:吸菸滯塵,減弱噪音,起衛生防護帶的作用(6)生活、學習、休閒活動區:調節局部小氣候,美化環境
5、環境的保護:①制定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②防止污染或減少污染源③治理污染④美化、綠化、清潔環境衛生⑤提高公民保護環境的意識,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如清潔生產、生態農業、綠色消費⑥加強國際合作
18、不同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與自然災害
十二、關於世界地理方面的問題
1、日本工業佈局在沿海的原因:①礦產資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③建在港口便於進口原料和出口產品。
2、日本工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利:①勞動力豐富且素質高。②科技發達。③島國,多天然良港,海運便利。不利:①礦產資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對外依賴嚴重。
3、河流下游洪澇嚴重的原因(如孟加拉國):①地勢低平,排水不暢。②降水量大且季節分配不均,集中在某季節。③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4、非洲貧困的原因:①地勢高,土地貧瘠。②氣候乾旱。③人口增長過快。④科教落後,人口素質低。⑤生態環境惡化。⑥政局動盪。⑦帝國主義侵略的惡果沒有消除。
5、北非(澳大利亞)沙漠面積廣大的原因:①副高和信風控制。②寒流影響。③高原高山阻隔。④海岸平直。⑤植被遭破壞。
6、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熱帶雨林的成因:①地處低緯,全年高溫。②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上,多地形雨。③某暖流起增溫增溼作用。
7、歐洲溫帶洋氣候面積廣大的原因:①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②山脈東西走向。③北大西洋暖流影響。④地處中緯西風帶。
8、某沙漠(如南美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成因:①副高控制。②寒流影響。③地處信風的背風坡,盛行離岸風。
9、某兩國農業生產條件比較:①氣候(光熱水)。②耕地面積大小。③土壤肥瘦。④技術。⑤勞力數量和素質。⑥交通。⑦市場
10、鹿特丹興起的條件:①處在英吉利海峽的咽喉。②位於萊茵河口。③位於亞歐大陸橋的西端。④其它的港口興起條件皆可答上。
11、美國東北部工業興起的條件:①煤、鐵礦豐富。②有五大湖及大西洋廉價的水運。③農業基礎好。④答市場廣闊、科技先進、勞力素質高皆可。
12、美國人口向西、南部遷移的原因:①東北部工業發達,環境污染嚴重。②西、南部陽光充足,環境優美。③西南部發展了新興工業,就業機會多。
13、巴西熱帶雨林面積廣大的原因:①地處赤道低壓帶內,盛行上升氣流。②地形平坦開闊。③安第斯山地的影響。④地處東北和東南信風的匯合處。⑤暖流的影響。
14、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發展的條件: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③離海港近。
15、南極嚴寒的原因:①緯度高,太陽高度低,輻射弱。②海拔高。③氣壓高,風力大。④極冰的反射率高,地面吸熱少。⑤寒流的影響。
十五、有關中國地理方面的問題
1、我國地形地勢的的利弊:①複雜多樣的地形有利於發展多種經營。②地勢西高東低利於海洋暖溼氣流深入內陸,帶來豐富的降水。③西高東低的地勢使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④西高東低,落差大,水能豐富。⑤山地多,平原少,乾旱面積大,耕地比重小,限制了種植業的發展。
2、我國的冬季風爲什麼比夏季風強?因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很大。
爲什麼冬季南北溫差大?冬季北方比南方①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白晝短,日照時數少。②離冬季風源地近,受冬季風影響大,氣溫低,南方反之。
3、四川盆地冬季的氣溫爲什麼比同緯度別的地方高?①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擴散。②高山阻擋,使冷空氣不易侵入,冬季風影響弱。
4、爲何“蜀犬吠日”?因爲四川盆地水汽多且不易擴散,白天多山風,晚上多穀風,無論山風還是穀風,都有上升氣流,所以多陰雨天氣。
5、昆明爲何“四季無寒暑,一雨便成秋”? ①夏季不熱是因爲地處雲貴高原,海拔高,氣溫較低,冬季不冷是因爲處在準靜止鋒的暖空氣一側,天氣晴朗,所以冬暖夏涼。②一旦下雨,雲層削弱太陽輻射強,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氣溫迅速下降。
6、爲何貴陽“天無三日晴”?①因爲冬春秋三季處在準靜止鋒的冷空氣一側,多鋒面雨。②夏季受到暖溼的東南風和西南風的影響,多地形雨,所以終年多雨。
7、貴陽爲何冬季多凍雨?①地處雲貴高原,海拔高氣溫低。②位於準靜止鋒的冷空氣一側,低溫多雨。
8、雲南爲何成爲我花卉供應基地?①光熱水充足。②土壤較肥沃。③終年溫暖,氣溫較高。④交通條件的改善。⑤保鮮、冷藏術的發展。
9、雲貴高原和廣西爲什麼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豐富?①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②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的地表水滲漏到地下成爲地下水。
10、爲什麼“涇渭分明”?①兩河的水源地都在黃土高原,雨季時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大,河水渾濁。②鋒面雨帶南北移動使得兩河進入汛期的時間不同,所以常常此清彼濁。(有些題目問爲何渭河清,涇河濁,這與它們的水源地有關)。
11、海南西側爲何爲半溼潤區?①地處夏季風背風坡,降水相對較少,晴天較多,蒸發量大。②地處低緯,氣溫高,蒸發量大。
12、同是發展熱帶經濟作物,雲南與海南各自的優劣勢是什麼?①海南地處海島,緯度和海拔都較低,水陸交通便利,熱量較雲南豐富。但冬有寒潮,夏有颱風影響。②雲南冬無寒潮夏無颱風影響,終年溫暖,但交通和熱量條件不如海南好。
13、南方各省有色金屬工業發達的原因:①有色金屬礦產豐富。②有豐富的廉價的水電。
14、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僅次於長江,爲什麼極少開發?①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能源的市場需求量小。②地形複雜崎嶇,交通不便,開發的技術難度很大。
15、在某地建核電站原因:①人口稠密,經濟發達,能源的需求量大。②常規能源缺乏。③核能具有能量巨大,原料運輸量小,地區適應性強,發電成本低的優點。
16、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的意義:(1)西部:①把資源優勢轉變爲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②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③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污染(2)東部:①解決能源供應緊張的狀況,促進經濟發展。②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消除污染,改善環境質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17、西北太陽輻射強的原因: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水汽少,晴天多,夏季白晝長。
18、青藏高原太陽輻射強的原因:①地勢高,空氣稀薄,對太陽輻射削弱少。②緯度較低,太陽高度較大。③晴天多,陰天少,日照時間長。
19、爲什麼青藏高原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日較差大的原因是因爲海拔高,空氣稀薄,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小,氣溫上升快,晚上的大氣逆輻射弱,熱量散失多,氣溫下降快;氣溫年較差小的原因是夏季海拔高,氣溫不高,冬季因海拔高受冬季風影響弱,氣溫不很低。
20、三江源是亞洲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爲什麼要建立?①這裡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水源地,有“中華水塔”之稱。②三江源地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江河源區和海拔最高的天然溼地,資源豐富,物種繁多。③由於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這裡的生態環境惡化了。
21、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哪些?①水土流失加劇。②土地沙化。③森林減少。④草場退化。⑤湖泊萎縮和溼地減少。⑥生物多樣性減少。⑦自然災害頻繁。
22、進藏旅遊需要注意什麼問題?①氣候高寒,多帶禦寒衣服。②晝夜溫差大,及時增減衣褲。③太陽輻射強,防紫外線輻射。④缺氧,帶氧氣瓶。⑤低壓,有高原反應,要增加體質。⑥生態脆弱,注意保護環境。
23、湟水和雅江谷地農業發展的有利因素:①海拔較低,氣溫較高,熱量足。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⑤晝夜溫差大。
24、青藏高原農業發展的有利和不利條件:有利:①太陽輻射強。②晝夜溫差大。不利:①地勢高、土層淺薄、貧瘠。②熱量少,氣溫低。③水源較少。④交通不便。⑤人口稀少,市場需要量小。⑥技術落後
25、青藏高原爲何太陽輻射很強但氣溫不高:因爲對流層空氣的熱量主要是來自地面長波輻射,由於青藏高原空氣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大氣對地面長波輻射吸收很弱,所以氣溫低。
26、吐魯番成爲我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