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艘國造潛艦2027成軍 有變數

首艘國造原型潛艦海鯤號。(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覈定以14年打造7艘潛艦後續艦,預算2840.8億元。據透露,潛艦國造小組原先規畫原型艦海鯤號在2025交艦,2027年能有第2艘潛艦交艦並執行戰備。不過,軍方官員說,第2艘潛艦能否於2027年交艦成軍,存在諸多變數。

潛艦國造小組前召集人黃曙光曾說,希望2025年海鯤號能夠完成戰備,包括2艘劍龍級潛艦,海軍能有3艘執行作戰任務;2027年希望能再有1艘自制潛艦,總共4艘潛艦執行戰備。

對此目標,軍方官員多保守看待。因潛艦所需的關鍵紅區設備均來自歐美廠商,歐美廠商的供貨狀況常受國際政治影響,我方無法掌握。此外,行政院在8月中旬突然宣佈,臺船董事長鄭文隆卸任,由成大前副校長黃正弘接任,也令軍方十分驚訝。照理說,最熟悉潛艦國造的鄭文隆,應該在海鯤號2025年交艦後,纔算完成任務,此時卸任令軍方議論紛紛。

至於7艘後續艦造艦經費2840億餘元,平均每艘潛艦造價高達400億元,比海鯤號還貴,海軍向國防部報告時,軍方高層第一時間也相當意外。

海鯤號總經費約523億餘元,在扣除設計費與廠房費用後,海鯤號造價約300億元,但後續艦平均每艘400億元,比海鯤號還要貴100億元,與外界評估每艘後續艦費用應是原型艦8成,約240億餘元,有段差距。

爲何每艘後續艦估價比原型艦還貴?據瞭解,海軍參考負責潛艦戰系的美商報價估算,在風險與通膨等因素考量下,再加入採購潛艦魚叉飛彈,所以7艘後續艦預算高達2840億元。

據瞭解,海鯤號仍在進行岸測,預計9月開始海上測試(SAT),剛好是立院準備初審後續艦預算時機,海測先是浮航各項科目測試,通過後即潛航測試。朝野對潛艦國造政策均表支持,但後續艦預算審查預料仍有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