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接入醫療領域 深圳羅湖探索“AI+醫療”更多可能性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新年伊始,作爲最熱的話題之一,各行各業都在思考DeepSeek賦能行業的可能性。
深圳也不例外。福田上崗70名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龍崗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上線DeepSeek-R1模型,羅湖智慧教育雲平臺接入DeepSeek-R1模型……
除了政務領域,還有一個領域值得關注——醫療。2月18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深圳羅湖“醫療+AI”發佈會現場瞭解到,深圳市人民醫院已經本地化部署DeepSeek,將進一步探索DeepSeek在智慧服務、智慧醫療和智慧管理方面的應用。
這背後,是羅湖醫改進入3.0階段,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即是以AI賦能大健康產業新質發展。
“羅湖醫改3.0着重強調信息化和‘AI+醫療’。”羅湖區衛生健康局局長孔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羅湖醫改1.0時期整合了羅湖區屬醫院的全部醫療資源,2.0時期優化了內部流程,在此基礎上,羅湖來到醫改的3.0階段,核心目的是精細化管理和降本增效。
2025年,羅湖醫改來到第9年,正式出臺《羅湖醫改3.0實施方案》。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羅湖醫改3.0將在羅湖醫院集團進行全面推廣。
如何解決醫生問診時間短、拍片等待時間長、醫生病歷撰寫時間久等同時困擾醫生與患者的難題?人工智能或許給出了新的解題思路。
深圳人民醫院信息技術部主任丁萬夫介紹,目前AI在智慧醫療方面的應用場景主要是輔助診斷。據瞭解,深圳人民醫院與騰訊合作開發的AI大模型預問診服務已經得到應用,患者在掛號交費後可以收到預問診的推送,醫生可以結合患者預問診的回覆自動化一鍵生成電子病歷,其目的在於解決患者就診時間短的問題。
在診後階段,深圳人民醫院上線了AI智能疾病管理知識圖譜,引入AI機器人與隨訪患者進行溝通,提供問答和數據分析功能,並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關鍵指標生成可視化報告。
DeepSeek的出圈同樣也得到醫院的關注,丁萬夫介紹,深圳人民醫院目前已經本地化部署了DeepSeek,未來將探索其在輔助患者就醫、醫生診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比如將醫院內知識庫、科研教學等內容納入數據庫,使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專業化問答。
深圳市人民醫院院長耿慶山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藉助人工智能把醫生、護士、檢驗師、藥師等醫護人員從繁瑣的事務中解放出來,讓醫護人員投入到他們真正該做的事情中,比如急危重症和疑難雜症的救治等。
對於羅湖來說,其醫改整合了全區醫療資源,這爲羅湖推廣“AI+醫療”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據瞭解,目前羅湖已經與多家企業合作,推動了醫療數據創新應用、AI機器人、AI輔助診斷等技術在轄區落地。比如醫學影像AI輔助診斷已在羅湖醫院集團影像中心應用於AI頭頸CTA全自動影像處理、肺結節AI輔助診斷系、骨折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等多個領域,截至目前,已開展約5.8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羅湖再度推出了8個“AI+醫療”應用場景,邀請人工智能企業參與其中,提高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滲透率。
此外,在2月28日召開的發佈會上,羅湖區與深圳市人民醫院簽約成立羅湖區醫療人工智能企業聯盟,與深圳理工大學簽約探索合作共建醫療人工智能研究院,並與北京百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數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潤達醫學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醫療AI企業現場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