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制眼鏡 佔全球半壁江山
丹陽某光學眼鏡公司工人進行鏡片成品檢驗。(新華社資料照片)
遊客在江蘇丹陽眼鏡博物館參觀。 (中新社資料照片)
地處南京、上海之間的江蘇省丹陽縣,是個人口不到百萬的小鎮,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它是大陸最重要的眼鏡生產基地,也是亞洲最大的眼鏡產品集散地。官方資料顯示,丹陽年產鏡架近2億副,佔大陸總產量1/3,年產光學鏡片和玻璃鏡片3億副,佔大陸總量的75%、全球總量的50%,換句話說,全球每兩個人戴的眼鏡中,就有一個人的鏡片來自丹陽。
丹陽在眼鏡行業的崛起完全是個偶然,中國(丹陽)眼鏡城黨委書記柴劍表示,上世紀60年代末,一批原在蘇州、上海等地眼鏡廠上班的知識青年借下鄉之機來到丹陽。「這些青年到了農村不會幹活,就提議辦眼鏡片廠,這樣纔有了後來的眼鏡產業」。
小作坊 政府大力扶持
一開始,在丹陽開辦的眼鏡企業只是小規模的作坊型態,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溫州商人看上位於南北重要樞紐的丹陽,開始將當地眼鏡大量銷往上海、南京、北京甚至海外,再加上丹陽政府看到機會,全力扶持,丹陽眼鏡行業才真正火熱起來,受追捧的程度甚至讓丹陽在今年8月推出中國首個「中國丹陽眼鏡指數」,做爲行業景氣冷熱晴雨表。
目前丹陽市從事眼鏡產業及相關配套的工貿企業近2000家,從業人員6萬餘人,隨着網路的興起,丹陽眼鏡行業的經營性網站、網店達1007家,全球線上銷售額超25億元(人民幣,下同)。
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伴隨着大陸的改革開放,物美價廉的外國眼鏡開始大量涌入中國,丹陽眼鏡行業一度在歐美品牌的強力擠壓下遭受重創,很多丹陽廠家開始向國外眼鏡廠學習,聘請國外專家駐廠指導包括樹脂鏡片相關技術等前沿科技。同時,丹陽各大眼鏡廠也開始申請專利、頻繁參加國際眼鏡展會,甚至專門派營銷人員去世界各地開拓市場,丹陽眼鏡行業自此進入不同的層級與領域。
藍海市場 需求仍大
在丹陽當地的眼鏡業看來,雖然丹陽的眼鏡行業發展多年且規模不小,但這個市場仍然是一片藍海,需求遠遠未被滿足。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眼鏡市場前景調查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2017年大陸的眼鏡零售市場規模約730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逐步擴大至850億元。而2017年丹陽市視光學產業(眼鏡行業)銷售收入爲86.86億元,預估年產值在未來3到5年才能達到500億元的規模,以此看來,丹陽眼鏡行業在未來的確仍有不小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