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之光"青年編劇研習班編劇 陳舒剖析行業秘辛
陳舒
陳舒
本站娛樂3月5日報道 由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攜手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中國(渤龍)影視產業基地共同舉辦的“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即將迎來它的第四載春天。旨在立足國際視野、培養中國青年編劇、助推中國電影新力量的“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每年邀請200位優秀的青年編劇和導演匯聚一堂,聆聽享譽海內外的編劇大師傾囊相告,和電影行業精英交流探討。
3月3日晚,《繡春刀》系列電影的編劇陳舒親臨沙龍活動現場。當晚,陳舒就當晚沙龍活動的主題“女性編劇視角下的‘懸疑+劇情’解構”說開來,從女性編劇的創作角度,到個人的劇本創作過程中的真實分享。再到編劇行業在當下影視行業中的最新發展動態,可謂知無不言。在與青年編劇的問答和探討中,頻頻碰撞出火花。其中,諸如編劇創作過程中的細節困擾,以及客觀條件對編劇創作的限制等問題,陳舒的幽默直言更令在場編劇深感共鳴,活動結束後仍有不少編劇表示意猶未盡。
好編劇莫論性別差異:
成熟編劇更需具備製片概念
2014年暑期檔,一部引發業內激烈討論的古裝動作大戲《繡春刀》橫空出世。優秀的劇本,精良的製作,爲這部別具特色的影片贏得業內外的一致讚譽。這部男人戲爲主的動作片背後,自然也有着一支以青年男電影人爲主的創作團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支撐起這部電影靈魂的編劇陳舒,卻是一位自蘇杭而來的南方小女子。昨晚活動伊始,就有編劇按捺不住藏在心中多年的疑惑,詢問身爲女性的陳舒,如何把握、塑造好筆下的諸位男性角色?面對這樣的提問,陳舒見招拆招予以回擊,她表示:“我覺得在行業中有一種固有的偏見,會覺得女編劇可能就擅長於女性題材或者就擅長於塑造女性的角色。這包括那些細膩的、有關於愛情更多的羅曼蒂克的、更輕鬆的、校園的、青春的這樣的類型。而懸疑或者說男性動作的他們更多會去找男性的編劇,我覺得首先這個偏見其實就不存在。對我來說,你真正關注到你的主角,帶入到你的主角,不管你的主角是男性還是女性,男女編劇都是一樣的,是沒有什麼性別的差異”
撇清了性別的困惑,也有不少初入編劇行業的後輩對陳舒吐槽,自己從槍手(暗指代寫劇本不具署名權的編劇)到劇組統籌,入行多年一直處於打雜多創作少的狀態,不知未來應該何去何從。陳舒首先表示:“很多年輕編劇逃不了做槍手這個過程。隨着整個行業越來越規範以後,槍手這個現象可能會越來越少,相信它終將成爲歷史名詞。”隨後,陳舒表示,跟組的經歷其實對一名編劇的成長而言彌足珍貴,“我大概在四年前的時候,我才意識到作爲一個編劇,你不跟組寫不好劇本。瞭解現場、瞭解製作、瞭解現場的每一鏡是怎麼拍的,你纔會珍惜自己的筆墨,甚至我覺得編劇有些製片的概念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我打一個比方:我們在年輕不懂事的時候寫‘千軍萬馬’,覺得這是一個特別輕易的事情,因爲只需要四個字。但是你這千軍萬馬落實到畫面上面,需要費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需要多少天多少人來完成這樣一場戲,在劇本里面必要的嗎?你是否有更好的表現方式呢?總得說來,我們不是寫完劇本就撒手不管,而是作爲編劇的時候,前期就要爲導演考量,爲工作人員考量,如何最高效、最經濟的情況下,做出一場最精彩的戲,這就是編劇的製片概念。”
好劇本深究細枝末節:
預防招黑切勿止步工作臺本
擁有令人過目不忘的角色,是一部影視作品成就經典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創作過程中,陳舒對此有着更爲深刻的理解,在爲青年編劇分享劇本創作習慣時,她堅持將人物塑造擺在故事情節更爲重要的位置。陳舒說:“我有一個故事源起的時候我會想故事整體的大框架或者三維框架……把這些故事的脈絡想清楚以後,我不會去糾結於寫作故事的情節。我跟導演或者說我們自己的團隊,我們會花非常大的精力做人物。”在這段經驗分享中,她反覆強調自己“要花12分力氣做人物”而且整個創作過程中,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把人物弄丟”。
有了結實的人物,還需有過硬的細節配合每一場戲的合理展開。在她看來,這些必須在電影進入到正式拍攝前,由劇本搶先將其落到實處。以《繡春刀》爲例,陳舒透露稱:“《繡春刀》進入閉關之前其實已經做了非常多的工作,甚至我們會有一張當時的北京城的明朝古地圖。它不一定是最準確的,但卻是我們通過各種資料蒐集後做的地圖。我們自己寫每一場戲的時候,雖然地點不會落實到具體的電影的畫面當中,但我們希望所有街道、建築的名字都是有證可考的。所以我們對整個人物的動線,比如沈煉住在哪個衚衕,他離他上班的地方走路要多遠,信王府在哪裡,他們離皇宮多遠……等等這些狀況我們是瞭解的。在寫具體的武器的時候,其實也不能瞎寫,我們事無鉅細的做了很多嚴謹的論證。這些強迫症般的考據方式寫劇本,是非常過癮的事情。我相信如果每一個編劇都能多花一些心力在這些細節上面的話,就沒有那麼多觀衆着急寄刀片,或者我們的大古裝或者大歷史影視作品就不會那麼容易招黑。”
好前程不忘初心始終:
職業困境需有強大靈魂作伴
在劇本創作保有電影性的基礎上,陳舒也鼓勵在座的青年編劇在創作餘力的同時,“要以小說家的標準要求自己”。切記,不可把編劇工作當成寫工作臺本去完成,應儘可能地豐富自己的文學性,爭取早日寫出可讀性更強的個人風格化作品。談及此處,陳舒不僅公開介紹了自己日常的創作狀態,更將寫作過程中遇到瓶頸、克服拖延的細微解決方法大方分享,並未更多徘徊在行業門外的新人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渠道。
最後,陳舒就自己多年的從業經驗,告誡在場的青年編劇,身爲編劇要克服玻璃心,讓自己的靈魂強大起來。畢竟在行業內部,諸如許多一線的知名編劇,同樣會遇到劇本折損的問題。陳舒就此總結:“有一個終極的問題,就是你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我寫字沒有錢,我願不願意寫字?如果有一天我不拿錢寫字,我還是覺得寫字、做編劇、寫故事這件事情非常美好,非常讓我激動,那就繼續,再撐一撐,然後修煉自己。當你的作品真的很好的時候,我相信這個時代,不存在被埋沒的金子。但是首先你要把自己變成金子,窮則獨善其身。對於一個編劇來說最好的報答,不一定是有多少合約,有多少銀行存款,有多少署名。而是你自由了,你真正可以寫自己真心愛的、真心願意爲它付出的故事。我覺得到這個時候,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