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罪犯與親屬之間溝通橋樑——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構建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體系
□ 法治日報記者 李光明
□ 法治日報通訊員 楊 芳 汪煒紅
教育改造是幫助罪犯重塑人生、迴歸社會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堅持“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爲宗旨”的監獄工作方針,把改造罪犯作爲監獄工作的中心任務不動搖,一心一意把罪犯改造成爲守法公民,一以貫之用心用情讓堅冰融化、頑石說話、鐵樹開花,全方位、深層次開展教育改造,努力提升教育改造質效,爲罪犯點亮新生的希望之光。
“我們聚焦教育改造罪犯這個中心任務,不斷健全‘思政育人’體系,發揮‘攻心治本’效能,秉持文化育人傳統,持續開展心理劇巡演,創建‘新生’小劇團,打造‘爲他人想’調處品牌,落實落細罪犯矛盾調處、轉化攻堅職能,弘揚‘六尺巷’精神,紮實推進‘徽文化’品牌創建,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等各項工作。”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慶高說。
用心用情
把一個迷途知返的人挽救回來,是非常艱難的一項事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是365天永遠在路上。正是秉持這樣的信念,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民警遠離都市繁華,用心用情日夜堅守。
“我們堅信罪犯是可以改造好的,用心用情改造好罪犯,對待罪犯堅持‘不嫌棄、不放棄、不拋棄’‘三不’原則,通過‘察、聽、看、問、析’全面瞭解罪犯,深挖罪犯犯罪原因,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找準病竈、對症下藥’,以‘希望罪犯向前走’的真心去融化他們的心,引導他們向上向善向好,循序漸進破繭成蝶,重獲新生。”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黃湖監區二十六分監區主持監區管教科工作的民警朱偉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朱偉就是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代表之一。
宣某與父母的關係長期處於冰點狀態,主要原因是父母長期對其使用暴力教育方式,宣某長期處於壓抑狀態。管教民警朱偉多次與其談心談話,瞭解到該犯與父母有很深的隔閡,決定從親情入手,教他學習優秀國學文化《孝經》,對宣某家庭進行走訪,錄製相關視頻……歷時398天、5次認知行爲療法,203次談心談話,600多個小時的行爲養成訓練,宣某與父母實現“脫胎換骨”的變化。
“我和你爸爸真心實意地給你道歉,說聲‘對不起’。你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回家,我們天天想你……”宣某的父母在錄製的視頻中流着淚真情地呼喚,讓人動容。
由此,宣某與父母化解了隱藏在彼此內心深處的堅冰。
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善用親情幫教,這是激勵罪犯改造的一劑良藥。每個監區平常會鼓勵罪犯書寫親情卡片傳情,卡片是連接罪犯的親情紐帶;日常會安排罪犯撥打親情電話,暢通罪犯感情溝通交流渠道,助其樹立改造信心;在節日期間監區會通過常態化開展罪犯家屬親情視頻幫教活動,穩定罪犯改造情緒,用心喚起罪犯改造信心。
“親情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時候民警千言萬語抵不上罪犯家屬一句話,一通及時的電話、一次久違的見面、一場暖心的走訪,都能切實助力罪犯穩定改造情緒,激發其改造內生動力。”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知琴說,通過親情幫教,好似在罪犯與親屬之間搭建起親情“橋樑”,傳遞家庭溫暖。
用法用理
“佛不渡人,唯人自渡。”但是,在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民警們的心裡,他們就是“擺渡人”,需要他們一趟一趟地把罪犯“靈魂”擺渡到新生的彼岸。
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注重以文化人,監區掛牌成立“新生”小劇團,自編自導自演黃梅戲版《爲他人想》《六尺巷——禮讓之歌》《三十個怎麼辦》等多首歌曲,通過節假日全局巡迴演、開放日現場演等方式,教育罪犯理解“謙和、禮讓、包容”等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精心製作改造小故事展板、改造漫畫展板,定期在各押犯單位監舍大廳巡展。打造“爲他人想”調處品牌,開展首屆“爲他人想”矛盾調處知識競賽,在寓教於樂、寓學於趣、化教於心的活動氛圍中,引導罪犯加強學習、調整認知,最大力度開展罪犯矛盾調處,最大限度消除監獄安全隱患。
“教育改造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對症下藥,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石聖華說,常態化、制度化向罪犯普及法律知識,剖析犯罪行爲的後果,推深做實“爲他人想”調處品牌建設,通過文化的魅力滴灌薰陶罪犯改造過程,慢慢矯正罪犯內心的不安因子。
此外,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能夠真誠地對待罪犯,讓他們感受到公平公正,做到獎懲分明,堅持一是一、二是二,對其錯誤行爲兌現懲罰,對其積極行爲給予表揚。
“我們堅持全員參與、全員培訓、全員考覈方式,每年常態化開展講評教育大賽、教育轉化技能大賽和個別談話教育能手大賽,注重培訓和考覈相結合、理論和實戰相統一,以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爲抓手,選拔出一批優秀獲獎選手,建立起與罪犯的良性關係,贏得罪犯的信任。”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教育科科長程龍說。
用攻用守
“你們的人性化關懷讓我這個當媽的感到非常溫暖和欣慰,也爲家屬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信心。”罪犯王某的母親向泊湖監區民警表達衷心感謝。原來,王某的母親從與王某的一次次通話、一封封通信中,真正感受到了孩子“蝶變”與成長。她知道,這其中管教民警付出了太多的努力。
王某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頑危犯”。他經常與他犯發生口角、矛盾,並且以自傷自殘的方式逃避勞動。分監區對其予以嚴管集訓、項目化矯治、違紀扣分進行處理都不奏效。經過分析研判,該犯思想認知較差,情緒波動起伏較大,易怒,易衝動,習慣鑽牛角尖。
“我們組織攻堅小組,對其進行定期、即時、不定時的個別談話教育,幫助其總結改造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常態化對其不定時談話、提醒,在談話中潛移默化注入正確認知。”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黃湖監區第十一監區黨支部副書記、主持行政工作的李暢說。
經過一段時間攻守得當的教育改造,王某取得顯著的變化,“頑危犯”的標籤不再屬於他,他也成了改造積極分子。
對待“頑危犯”要做到有守有攻、攻守兼備。
孫某是一名因自身嚴重疾病而具有高危險的罪犯,入獄後乾脆“破罐子破摔”。有一次,女兒上戶口要做親子鑑定,長期服刑的孫某開始未對女兒有過牽掛,經過這次鑑定,認定血緣關係後,孫某感受到了女兒是他血脈的傳承,決心好好改造,早日回家與女兒團聚。
“孫某的變化是潛移默化的,他女兒讓他徹底變了,向民警真誠表達了感謝,‘感謝監獄民警的不拋棄不放棄,挽救了我’,這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孟湖監區第八監區黨支部委員、副政治教導員方郡說。
沐光而行,向陽而生。這就是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中的點點滴滴,輕薄而又厚重。
“罪犯身處高牆電網之內,讓他們每天都能自覺安心接受改造,真誠悔過自新,對於我們而言,存在巨大的挑戰。我們唯有用心用情才能溫暖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多面激勵引導持續注入改造正能量,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情趣,積極合力運用矯治、教育、獄政、獄偵等部門力量,分階段、有步驟地讓罪犯矯正錯誤認知和不良行爲,喚起罪犯改造熱情。”安徽省九成監獄管理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秦楊說。
(法治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