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自律倡議生效後,銀行負債端如何變化?

又一片銀行利率“高地”即將消失。

12月1日,兩項存款自律倡議正式生效,涉及非銀同業存款及對公存款。倡議中,要求非銀同業活期存款以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爲定價基準,使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對公存款服務協議將引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

這是監管繼4月份明確禁止“手工補息”後,再度出手壓降銀行業存款的隱性成本。業內人士認爲,通過規範存款利率和減少套利行爲,銀行的負債成本有望降低,淨息差有望提升至少1-2BP。同時,儘管個體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但預計對於行業流動性影響有限。

淨息差有望提升1~2BP

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公衆號發佈了《關於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和《關於在存款服務協議中引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的自律倡議》。

倡議顯示,將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納入自律管理,規範非銀同業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定價行爲;銀行應在協議中加入“利率調整兜底條款”,確保協議存續期間,銀行存款掛牌利率或存款利率內部授權上限等的調整,能及時體現在按協議發生的實際存款業務中。

上述協議自12月1日起生效。兩項最新倡議是繼今年4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明確發文禁止“手工補息”後,再度將利率下降這把火燒到同業和對公存款。

倡議發佈後,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新倡議將有利於疏通利率政策傳導,壓降銀行負債成本,從而緩解淨息差壓力。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爲,由於對公存款和同業存款在銀行負債端具有一定的替代性,銀行可能會同步下調對公存款利率以降低整體負債成本。預計對公存款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行,尤其是大額協議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同業存款利率將顯著下降,銀行間的資金成本降低。

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淨息差持續下跌。監管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3%,較二季度下降1個基點,較2023年四季度下降16個基點,較2022年四季末下降38個基點。

有市場機構測算,新倡議將同業活期、對公定期存款產生顯著影響,預計將分別影響淨息差1~2BP。

當前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利率約爲1.70%,7天期逆回購利率水平爲1.50%,兩者差值約爲20個基點。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據此測算,假設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平均壓降20個基點,銀行利息支出將減少約280億元,負債成本也將減少。

根據浙商證券測算,上市銀行涉及的同業活期存款規模約爲15萬億。若同業活期定價水平下調20~30個基點,預計上市銀行淨息差將提升1.3~2個基點。

此外,根據Wind數據,該行統計上市銀行2024年中期對公定期存款49.1萬億元,假設參照上半年對公和零售定期存款的降幅差(6BP),根據測算,上市銀行單年存款利息節約295億元,對應息差正向影響超過1~2BP。

銀行會不會缺負債?

兩項最新倡議落地後,業內人士更爲關心,部分銀行非銀活期存款會不會流失?

一部分觀點認爲,倡議落地後,與此前4月“壓降高息負債成本”效果一脈相承,會導致非銀活期存款流失。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同業存款利率的壓降,導致這部分資產吸引力下降,無法享受原有較高收益的資金可能會外流,例如轉向其他短端的高流動性且還有收益的資產。

上述觀點已在近期的債券市場中有所表現,近日信用債市場出現明顯“搶跑”行情,信用債利差明顯縮窄,尤其是短久期城投債品種。12月2日的利率債市場也反應劇烈,當天10年期國債利率下破2%。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鬱指出,存款的穩定高息優勢喪失後,利率下行過程中,債券的資本利得增厚性價比顯現。長久期利率或因銀行負債流失壓力而略微偏弱,不過實際影響仍取決於央行投放。

但同時也有觀點指出,非銀同業存款定價規範不會導致銀行缺負債。華源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分析稱,實際影響是反直覺的,資金最終都落地在銀行體系。非銀同業存款定價規範非但不會導致銀行缺存款,反而會緩解銀行一般性存款壓力,減緩一般性存款向非銀同業存款的轉化,降低銀行負債成本。

“同業約期存款或將消亡。”廖志明指出,“我們預計,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將全面降至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及以下,當前定價區間爲0~1.5%。”

有資管人士進一步對記者指出,這大幅壓縮了一般存款與非銀同業存款的套利空間。要求非銀同業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利率不高於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當前爲0.35%)堵上了套利漏洞,不然,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可能轉向定期。

廖志明分析稱,未來,若非銀同業存款定價規範實施,那麼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將全面降至1.5%及以下,未來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上限將跟隨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及時變動。這大幅壓縮了一般存款與非銀同業存款的套利空間,有助於非銀同業活期存款迴歸支付結算屬性。

對國有大行影響更大

兩項最新倡議於12月1日生效,但爲避免增加銀行年末流動性壓力,利率自律機制設置了一個月的緩衝期,據記者瞭解,目前各家銀行正逐步按照倡議要求與客戶協商,並進行調整。等到倡議正式在銀行層面落地後,對於不同類型的銀行來說,影響有多大?

“倡議落地之後,大行負債端壓力或進一步加大,關注大行資產負債調整。”國盛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楊業偉指出,過去幾年,同業存款的增長基本上全部集中在大行。

當前,同業存款集中於國有大行。根據Wind數據,2024年上半年末,國有大行同業存款增加超5萬億元,同比增速超過六成,其中部分國有大行的同業活期存款佔負債比重超過5%。另據興業研究測算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銀行“同業和其它金融機構存放款項”規模接近27萬億元,佔國內金融機構存款比重約8.9%,其中六大國有銀行同業存款佔銀行部門同業存款約67%。

不過,明明認爲,由於國有大行融資渠道多元、且具有系統性重要作用,儘管個體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但預計對於行業流動性影響有限。

“A股上市股份行及城農商行近幾年同業存款餘額走勢平穩。”廖志明指出,具體來看,從上市銀行數據來看,四大行同業存款餘額從去年三季度的10.1萬億元快速增長至今年三季度的16.8萬億元。

到了2024年,四大行同業存款更是大幅增長。據華源證券團隊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四大行同業存款增量達5.28萬億,超過之前三年同期的水平。“這與此前監管規範手工補息有關,使得此前理財通過保險資管計劃做的存款迴歸同業存款,一般存款數據去水分。”該團隊指出。

楊業偉指出,倡議落地後,國有大行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同業存款,這意味着大行需要更多從其他方面調整資產負債。有效解決大行負債問題,可能還需依賴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