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11”看中國經濟新力量
▲11月12日,在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大屏幕顯示阿里巴巴旗下天貓“雙11”成交額超過4982億元。 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雙11”,已走過12年。今年“雙11”前,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季度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速首次由負轉正。從隆冬到金秋,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顯現疲態,但中國經濟率先復甦,成爲帶動全球增長的重要力量。作爲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全球最大的消費季,“雙11”也成爲觀察當下經濟運行的一支“溫度計”。
最近一段時間,義烏澤熙日用品廠廠長方昊十分忙碌。從10月初開始,他就已安排車間24小時三班倒,備戰“雙11”。
不過,回想起今年初的日子,方昊依然心有餘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整個社會按下“暫停鍵”,方昊的工廠沒能如期復工。
因爲疫情,他的工廠有1000多萬元訂單打了水漂。那段時間,方昊經常去空蕩蕩的工廠轉轉,摸摸機器,掃掃灰塵,心心念念什麼時間能復工。
隨着疫情得到控制,社會全面復工復產,方昊的工廠重新開始忙碌。“今年我們對接了淘寶特價版,給了我們直面消費者的機會。手上的單子還沒做完,新的單子就源源不斷進來。”
方昊們的忙與累,在“雙11”這個內需爆發節點上,共同創造了奇蹟。在剛剛過去的天貓“雙11”期間,總成交額達4982億元,8億用戶參與,有474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
刷新紀錄的數據,盡顯中國市場的韌性:生產端製造業迸發創新活力,消費端購買力強勁,物流端產供銷運快捷高效。
這場元氣淋漓的“雙11”,彷彿從春天就開始醞釀。它是一個集雨器,接住了政策、社會、內需所有落下的甘霖
像方昊這樣,今年首次參與“雙11”的外貿工廠有30萬個。這些鉚足幹勁的企業,正在努力把“失去的訂單和時間”找回來。
如今,我國有越來越多的製造企業把主營代加工業務轉爲重視自主品牌的產品創意設計,成爲設計風潮的引領者。
更深層的探索也在“雙11”期間加快進行,小單起訂、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已經爲一些參與其中的商家提供服務。
“在傳統的生產模式中,我們要提前2個月以上對市場的消費趨勢進行判斷,向代工廠下達訂單並進行生產。如果誤判,銷售不及預期就會提升庫存成本和經營風險。”蕉內是一家集自主研發、採購、委託加工生產於一體的家居服飾品牌,運營總監臧蕾說,如今使用數字新制造的方式,商家心裡更有底了。
據介紹,蕉內的一款家居服今年採用了“先預售再生產”的模式。“預售階段這款家居服賣了5000多件,因爲銷售生產鏈條的打通,工廠可以根據實時預售情況進行小批量、多頻次生產。“‘雙11’期間,又向工廠‘下單’了2000多件。”臧蕾說,補貨也可實現48小時生產發貨,有效降低了因爲延遲交付而招來的消費投訴。
何秋豔所在的杭州同富雲商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專注於水具產品的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外貿電商後,公司主營的保溫杯搖身一變成了“保冷杯”,契合不愛喝熱水的外國消費者需求。
受疫情影響,該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線上外貿銷售額下滑16%,但二季度很快追平了去年同期,三季度就達到了去年全年的銷售額。
“雙11”對不少轉型電商的外貿企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考驗。“一開始也不適應,因爲客羣不一樣。”何秋豔看到這樣的區別後,和團隊迅速調整策略,重新佈局供應鏈的柔性化生產能力。例如先做保溫杯材料的備貨,再根據客戶需求做300個、500個,最後再做顏色和LOGO的定製,數據洞察對企業的整體決策“非常有幫助”。
2012年,第四個“雙11”首次推出預售制,開始了從銷售反向引導供給的探索,幫助商家更好地做選品規劃,提升備貨和倉儲效率。到今年,雲計算的快速發展讓製造企業的核心要素全面上雲成爲可能,需求與生產可以直接打通。從“先預售後生產”,到C2M(用戶直連製造),今年供給側的變革讓人驚喜。供給側數字化融合成爲產業數字化時代新型的生產製造和商業形態。
今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宣佈“全球燈塔網絡”新增10家燈塔工廠成員,其中4家工廠位於中國,其中包含了阿里巴巴的新制造平臺“犀牛智造”。這批工廠被視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從全球上千家制造企業中考察遴選而出。世界經濟論壇方面表示,“燈塔工廠的成功經驗充分展示瞭如何通過採用和推廣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增強供應鏈韌性,改善客戶體驗,同時提高勞動力技能,實現更可持續的生產系統”。
“數字化是面向未來最大的確定性。”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說,疫情加速了全社會數字化的進程,無論是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還是生產、工作的方式以及其他都在加速數字化。
數字經濟已爲國內大循環創造了強大市場動力。一些傳統商品在互聯網上被賦予了新價值、新內涵、新面貌,變成了新產品
“3、2、1,上鍊接。”話音剛落,直播間裡上新的進口瓶裝水在5秒內就銷售一空。
11月6日晚,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當紅主播李佳琦在他的“意大利專場”,將意大利的瓶裝水、時尚品牌帶給直播間的消費者。這場直播,共吸引了1300多萬人次觀看。
11月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完美收官;11日凌晨零點,中國人“原創”的“雙11”購物節大幕開啓。從進博會到“雙11”“無縫對接”,展示了中國從“世界工廠”到“全球市場”的轉型。14億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僅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深厚動力,更成爲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今年是參與商家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雙11”:有500萬商家、25萬個品牌、近8億消費者,有2000個產業帶、30萬外貿工廠,還有2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3萬海外品牌,拓展了“雙11”的價值半徑,刷新了“雙11”的消費體驗。
中小外貿企業依託電商平臺“回血”遇新機。浙江諸暨襪業、廣西柳州螺螄粉、福建泉州男裝……11月1日至11月11日,2020天貓“雙11”誕生了105個成交額破億元的產業帶,這展現出中國工廠直面挑戰重回增長的韌性。
旺盛的內需動能、和數字化力量的結合,讓深耕中國製造的上游工廠獲得新的增長紅利。外貿工廠成爲“雙11”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成爲新品牌中的重要一員。
農業的數字化進程也在加速。今年“雙11”,超過1400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產品悉數登場,消費助農的熱潮,讓農戶在晚秋時節得到最溫暖的收穫。
來自貧困縣的商家超過38萬個,它們在11月1日到10日的成交額同比增長了74%。數字新基建的不斷完善,縮短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發展鴻溝。
新品牌迎來加速成長。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整個“雙11”期間,天貓有360個細分品類中,銷售業績奪冠的都是新品牌,成立時間均在三年及以內。一位銷售額過億元新品牌的創始人感嘆,“新品牌迎來了金子般的機會”。
今年“雙11”,線上線下融合更爲緊密。今年,近場電商領域推出天貓同城購,把同城好貨(服飾、美妝、手機數碼等多品類)的物流時效做到當日達,最快1小時送達。
據銀泰百貨介紹,銀泰全國八成門店已覆蓋定時達服務,消費者在喵街App下單,最快1小時就能把貨送到家。
越來越多的新場景,滿足了消費者的新期待。“雙11”期間,淘寶直播等內容化場景,成爲商家實現增長的新引擎。將近3億用戶觀看了淘寶直播,淘寶直播引導成交的GMV同比翻番。在店鋪內進行“自播”成爲商家消費者運營的標配,商家自播帶來的GMV同比增長超過了500%。
與此同時,新技術也在“加持”新業態。
今年“雙11”期間,3D實景購物技術廣泛應用於大家電、家裝、手機等商品品類,覆蓋總商品數6000餘款,消費者不僅可以360度查看商品外形,甚至可以操作打開冰箱門,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摩托車等還可以聽到發動機音效。3D購等新體驗,讓線上購物變得更“身臨其境”,帶動了家居等行業的更大爆發。
“過去家裝電商做不了場景化展示,消費者僅僅看商品照片,很難下決心購買。現在3D購物解決了難題。建立3D線上展廳,相當於把一個門店覆蓋至全國,讓逛的人更多。”顧家家居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看來,“十四五”我們要建設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數字經濟發展。過去十年間,數字經濟已爲國內大循環創造了強大市場動力。一些傳統商品在互聯網上被賦予了新價值、新內涵、新面貌,變成了新產品。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教授認爲,這些新品牌的成長不是個案,而將成爲一種現象,“數字技術會打開一扇門。”
在張勇看來,今天中國具備了誕生新一代品牌的完整條件,包括產品研發的創新能力、數字技術、數字化營銷、市場、供應鏈的力量。
“雙循環”激發內需澎湃動力
數百萬商家的努力,數千萬快遞小哥的付出,億萬“剁手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一場中國內需的大爆發
“23.21億單!”11月11日24時,2020天貓“雙11”物流訂單總量定格。在中國內需市場強勁增長驅動下,全球各地,一張遍及數百個國家和地區的物流網絡已準備就緒。
在東南亞多個國家,中國物流企業的核心繫統替代了當地半自動半人工模式。包裹在這些國家間流通,因爲有了統一技術語言,實現了“出入境免籤”待遇。
位於“歐洲心臟”比利時列日的超級物流樞紐,近日迎來了一批自動化分揀線。這種中國物流的“黑科技”,在當地並不多見。它們可以大幅提高中國運來的大包裹向歐洲各國分發的速度。從列日樞紐開出的數百輛卡車,可以把商品送到1900多個城鎮。
“雙11”前,這張區域性的卡車網絡覆蓋範圍已擴大到歐洲17國。
“今年‘雙11’使用的飛機數量,見證了疫情發生以來首個‘雙11’的強勁增長。”菜鳥出口物流負責人介紹,“雙11”使用的全貨機包機達到270多架次,使用的其他飛機載貨達到400多架次,合計已超過700架次。加上商家訂購的艙位,短短半個月內,“雙11”跨境飛行航班有近千架次,相當於一箇中大型機場的吞吐量。
海陸空運輸少不了中歐班列。外貿商品可以提前運抵新疆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隨時搭乘途徑班列出口,壓縮了包裹等班列的時間。爲了加大海運出口通道,福建馬尾還增設了跨境電商海運直航專線,大型貨輪已經在馬尾港口待命,隨時準備鳴笛起航。
“中國內需市場廣大,培育了產業動能、消費信心,帶來了更多商業成交和物流訂單,快遞業進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流通季。同時,數字化的快遞物流也反向加速了供應鏈、產業鏈動起來,成爲幫助構建‘雙循環’的一種流通動脈,一種基礎設施。”物流行業專家楊達卿說。
今天的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在加速成爲“世界市場”。從11月1日到11月11日中午12點,天貓“雙11”的進口商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近50%,中國消費市場的潛力就是全球經濟復甦的動力。
12次“雙11”,完整保留了中國數字化發展的時間切片。
2008年底的一項統計數字顯示,當時國內快遞員約50萬人,而今天快遞員、外賣員總數已達千萬;曾經,企業因線下太難被迫轉到線上,如今許多新品牌是持有“網絡出生證”再向線下發展;10多年前,許多人尚不知網購爲何物,如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數字化……
中國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雙11”正是這場變革的註腳。
阿里巴巴在雲計算和數據技術上的持續投入,保障了消費者較穩定的購物體驗。每秒58.3萬筆的訂單創建峰值,11天裡超過15萬億次的AI調用量,都是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更趨完善的標誌。越來越快的物流速度,則展現出社會化物流體系的綜合實力。中國數字新基建的成果,在“雙11”期間得到充分展現。
2020年是個特殊的年份。疫情給世界帶來考驗,但中國內需的爆發,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數百萬商家的努力,數千萬快遞小哥的付出,億萬“剁手黨”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匯聚成一場中國內需的大爆發。
數字已經定格,但是中國經濟的精彩故事還將不斷延續。2020年的“雙11”,讓人們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澎湃動能,看見中國發展的堅實底氣。如今,中國市場——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消費大市場正在加快形成,更爲世界經濟注入動能、增添信心。 (記者張璇、王俊祿、黃筱、殷曉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