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逾一甲子家將團登錄文化資產 4代堂主:撕去標籤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經嘉義市文資審議會通過,獲登錄爲民俗,並指定保存者爲「隍義堂」。(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經嘉義市文資審議會通過,獲登錄爲民俗,並指定保存者爲「隍義堂」。(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經嘉義市文資審議會通過,獲登錄爲民俗,並指定保存者爲「隍義堂」。(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有臺灣罕見女性法師、面師之傳承。(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經嘉義市文資審議會通過,獲登錄爲民俗。(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嘉義市爲全臺重要「家將窟」,其中「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是日本時代共義堂首間子堂,創立於1962年,傳承逾一甲子,除保留家將三師制度、法咒吟唱傳統外,也有罕見女性法師,面對外界對家將團8+9刻板印象,爲洗去污名化,堂主林懷軒主動向嘉義市政府提報,希望爭取文化資產身分,近日經嘉義市文資審議會通過,獲登錄爲民俗,並指定保存者爲「隍義堂」,也讓嘉市無形文化資產再+1。

林懷軒說,「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不是職業團,每年只有在村莊神明遶境時纔會出團,除非特殊情況,否則一年出一次團是維持了60年的傳統,但因這幾年常有陣頭打架、鬧事等負面新聞,鋪天蓋地的刻板印象、輿論,讓堅持自己正派理念的隍義堂什家將也面臨污名化,甚至招不到新生,爲抵禦污名化、洗去大家對陣頭的刻板印象、撕去標籤,他決定主動出擊,透過申請文資身分爲隍義堂什家將驗名正身,獲取公信力。

嘉義市文化局長盧怡君表示,嘉義市什家將從城隍廟吉勝堂發展開始,首先於日本時代拓展出共義堂,隍義堂則在戰後因應地方社會發展需求,而自地藏庵共義堂什家將系統分衍,成爲共義堂首間子堂,該堂長年擔任鎮北宮駕前什家將,積極協助地方民衆維持良好的民俗生活傳承,展現出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其成員以北社尾地區居民、鎮北宮信徒爲核心,年齡層橫跨老中青三代,每年穩定出軍,且每週有固定團練時間,具備穩健傳承機制。

審議委員說明,隍義堂現仍保有導師、面師、法師等三師制度,並留存嘉義「義」字流派傳承特色,每年出軍時,由法師與堂內成員共同安堂,唱唸法咒,爲嘉義市少見保有法咒吟唱傳統的家將團體,甚至有臺灣罕見女性法師、面師之傳承,足見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已取得傳承發展的平衡點。

林懷軒5年前開始擔任堂主,精通家將各角色的陣法與拳步,表示他從小學2年級開始參與堂內活動,抱着一股熱忱爲神明服務,至今已超過30年,非常有感情,可以說是吸收家將文化養分成長,強調自己會篩選團員,更希望能扮演少年團員的傾吐對象,強調初衷是與其讓孩子自己去認識陣頭,不如讓有傳統、理念正當的團體來教孩子什麼是家將。

林懷軒說,隍義堂現有團員約4、50人,最小爲10歲,最年長者70歲,儘管年齡層分佈廣泛,但他仍憂心文化斷層嚴重,希望透過文資制度,帶領更多人認識家將文化內涵,重新塑造家將正面形象,促進新世代傳承,也期待有文資身分後,能進入學校成立社團,讓師生、家長認識正統家將文化。

嘉義市長黃敏惠指出,生活是一種文化,文化資產就在日常當中,嘉義市早期被稱「家將窟」,是全臺重要家將文化傳衍地區,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長期爲北社尾地方廟會活動出陣,提供居民淨路、清厝、祭改、收驚等信仰服務,如今隍義堂不僅內在凝聚力強,同時獲得在地民衆高度認同。

黃敏惠說,堂主林懷軒推廣什家將文化不遺餘力,甚至「主動提報」,這對於文資保存非常有意義,看得出市民朋友頗具文化素養,更樂意與政府一起攜手守護珍貴文化資產,未來文化局會協助擬定保存維護計劃、加強教育推廣,讓更多人瞭解、體驗家將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局表示,目前嘉義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包含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等4案;今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獲登錄爲市定民俗,除肯定當地居民的用心與努力外,也增添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