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軍費 財部研議收戰爭稅
一年期義務役入伍訓練期末鑑測,20日在臺中成功嶺進行人員僞裝、戰術行軍狀況演練、震撼教育等項目,役男在煙霧、爆破、槍聲中前進,或隨時應變突發狀況就地掩護。 (圖文:王英豪)(相關新聞刊A3)
一年期義務役入伍訓練期末鑑測,20日在臺中成功嶺進行人員僞裝、戰術行軍狀況演練、震撼教育等項目,役男在煙霧、爆破、槍聲中前進,或隨時應變突發狀況就地掩護。 (圖文:王英豪)(相關新聞刊A3)
財政部長莊翠雲20日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表示,如果真的發生戰爭,財政部將爲戰備籌措資金,增加稅、費都是選項。(劉宗龍攝)
萬一兩岸有事,臺灣的金融韌性如何?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禁得起戰爭?財政部長莊翠雲透露,央行、金管會與財政部去年都做過「金融兵推」,兩岸如果真打起仗,財政部爲籌措戰備資金,可以考量增加稅、費,但須先立法。學者則建議可指定用途,以「捐」代「稅」。
雖然臺股指數一再創新高,但國防部長邱國正坦言,因擔心兩岸局勢,夜夜不得好眠。《經濟學人》雜誌亦曾撰文,臺海若有戰事,臺灣能爭取到的預警時間很有限,而臺灣最大威脅是民衆未做好準備對抗共軍。
財政部長:配合國防規畫動員財力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立法院財委會,就「金融兵推」議題,詢問財政部所扮演的角色及是否有加稅的可能?
莊翠雲表示,財政部去年10月與12月有參與金融兵推,財政部內部有會議、行政院也有召集會議,財政部扮演的角色是財力動員,配合國防部整體規畫、演練情形,戰費籌措與預算轉換,例如以緩濟急(預算),並配合央行、金管會就外匯管制,執行相關計劃,關務署也會強化軍用品通關便捷化。
賴士葆表示,戰爭時,國庫穩定與國庫調度很重要,是否有可能加稅?莊翠雲直言,戰備經費籌措,加稅或費都有可能。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前天在立法院總質詢時表示,外資在臺股佔比逾4成,超過8000億美元,相較日本、韓國等都高,也比臺灣外匯存底5694億美元爲高,萬一兩岸發生最壞情況,外資勢將大舉撤出,政府是否有金融因應準備?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每天都有掌握資本進出狀況,對於金融相關的準備,中央銀行、金管會、財政部都有演練過,例如2022年裴洛西訪臺時引起大陸射飛彈,央行都有演練金融兵推,只是不會天天公開嚷嚷,而是默默地做,有應對的配套措施,請國人放心。
金融專家:可發行國際債券留銀彈
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杜紫宸表示,若是遇上臺海危機,臺灣外匯存底必須要有效運用,外匯存底現有93%放在國外可信任的大型銀行,但戰時通訊脆弱,政府如何取信於這些銀行,在某種授權下使用我們的外匯存底?
除了外匯存底,杜紫宸建議,政府還要累積其他的貨幣資源,例如公股銀行、公營事業或是地方政府,對外發行戰爭、國際債券,讓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購買。政府就能手握外匯存底、外債資金,這2筆錢在戰時是很重要,但財政部與央行態度向來很保守,從戰爭的角度來看,應多保留銀彈在手上。
政大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臺灣目前距離舉債上限40.6%(長債佔GDP比重)約有10個百分點,大約還有2.5兆元的空間,即便不夠也可以修正債限,拉高到60%,仍還有7、8兆元可用,財政尚可以因應,一旦有戰事,舉債是籌錢最快的方式。
但是若發生戰爭,政府發行公債未必有人願意投資,或戰爭時間拉長,所耗財源甚鉅,政府要籌措戰爭費用就得向人民收錢。
財政學者:以捐代稅有利指定用途
陳國樑建議,可以採取「捐」的方式而非「稅」,一來可以指定用途,其次可以短期收取、並非永久的稅,方向上可爲所得附加捐、消費附加捐,例如就消費課徵5%營業稅外再另課3%的消費捐。
過去政府曾經課徵過勞軍捐,從1955年至1989年間透過進口結匯,當時臺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在進口貨物辦理結匯時,每1美元收臺幣0.5元。
國民黨立委陳永康說,包括金融在內的兵推並不是要推出「誰勝誰贏」結論,而是要發現臺灣還有哪些地方不足,積極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