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分心非「壞孩子」 恐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找上身

衝動、分心非「壞孩子」,小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找上身。(圖/臺北慈濟提供)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一名六歲男孩,經老師反映,平日在課堂上容易分心,並有過動、衝動等行爲發生,已嚴重影響課堂秩序人際關係,就醫後診斷爲「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經治療後,目前二年級的他,已經能專心上課,不再坐不住,表現與一般的孩子無異。 臺北慈濟醫院小兒科文心醫生表示,ADHD是兒童青少年常見的疾病,根據衛福部資料統計,國內ADHD的盛行率推估約在百分之5至百分之7,產生原因不一,舉凡遺傳基因神經病變、環境刺激、生理因素等,都可能造成有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發生。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所帶來的影響,通常是因注意力不足造成學習成效低落,進而產生挫折自卑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負面的人際關係。因此,爲改善因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負面連鎖反應,蔡醫師建議在孩子學齡前,家長可以多留意孩子的行爲,若有發現任何病症,可儘快就醫諮詢

▲過動症影響人際,醫籲快治療。(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東森新聞

治療ADHD的藥物,若干家長有認知上的誤解,對於藥物的依賴性成癮性安全性問題產生疑惑,不敢用藥治療,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期,蔡文心說,治療ADHD的藥物已經發展了很多年,藥物的安全性非常的高,目前只有部分案例會有食慾被抑制的副作用藥效方面,有分短效型與長效型,長效型藥效約12小時,短效型藥效約4小時,短效型藥物建議下午5點後不使用,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根據目前的資料,ADHD經過醫師診斷後,如判斷需使用藥物的孩子,透過正確的用藥,約有80%-90%的小孩情緒穩定程度都有顯著的提升,但其實絕大部分孩子屬輕症,並不需要使用藥物,家長可以透過行爲治療來改善孩子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現象。 以美國游泳奧運金牌飛魚」Michael Phelps爲例,蔡醫師呼籲父母,即便孩子經診斷後爲過動,也不需太沮喪,應多給予正向的鼓勵與讚美,讓孩子適性發展,快樂學習,被更多人瞭解與接納。另外,蔡醫師也建議,家中若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家長可撥出時間陪伴孩子進行適度的運動發泄精力,透過部分門診案例發現,運動不但有機會能改善過動的症狀,還能增加親子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