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想清喉嚨 當心!消化道慢性病的警示音已響起

常想清喉嚨 當心!消化道慢性病的警示音已響起。(示意圖/Shutterstock)

生活步調越來越緊繃的現代人,工作節奏快、壓力大、飲食不當,讓胃食道逆流不知不覺地變成多數人的通病,在臺灣的盛行率逐年上升。胃食道逆流屬於慢性進行性疾病,雖無立即性致命危險,但依據症狀的輕重程度不同,嚴重時影響患者的工作專注度、精神狀態與生活品質,長期造成諸多生活困擾。

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是一種臨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當連接食道和胃部的賁門無法正常運作,導致胃酸、消化液、胃甚至十二指腸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下端,造成食道黏膜發炎受損與逆流症狀。

●胃食道逆流主要症狀爲:

1.胃酸逆流、火燒心(胸口燒灼感或胸骨後燒灼感),常出現於飯後一至兩小時內;

2.腹脹氣、飯後打嗝、飯後心悸或非心因性胸痛 (須排除心臟疾病);

3.不自主清喉聲、喉嚨有異物、慢性咳嗽;

4.少數人會口臭、口中酸苦味。

在西醫來看,胃食道逆流的病位主要在胃及食道,食道黏膜的過度敏感、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神經感覺異常、下食道括約肌鬆弛、胃排空延遲、胃及十二指腸逆流等,皆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原因,經由胃鏡檢查與內科治療爲主。

而在中醫則主要與脾、胃、肝、膽等臟腑關係密切,且重視情緒與氣機的升降調暢,針對反覆性、慢性、頑固性胃食道逆流患者,可藉由中醫與西醫合作治療來達到更好的療效與控制,幫助患者改善長期的生活品質。

●胃食道逆流 中醫常見證型

1.肝氣鬱結:肝鬱氣滯,肝氣犯胃,胃失和降、噯氣頻頻、胃酸上泛、胸悶、情治不暢、易緊張,脈象弦細;

2.肝胃鬱熱:肝鬱化熱,肝熱犯胃、反酸、胃嘈雜易飢、火燒心、口乾口苦、舌紅,脈弦細數;

3.痰氣交阻:咽中不適,如物梗阻,咳嗽,舌苔薄白,脈象弦;

4.氣滯血瘀:日久泛酸、胸骨後刺痛、吞嚥不利、舌質紫黯,脈澀。

以上僅提出幾項證型,在中醫治療觀點,主要與脾、胃、肝、膽等臟腑關係密切,且重視情緒與氣機的升降調暢。

尤其面對病情日久的患者,多數虛實夾雜,須經由中醫師詳實的四診辨證予以個人的獨立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胃食道逆流患者是一門學問,標與本必須兼治,除了抑酸藥、保護腸胃黏膜藥物、化食消導藥物外,久病遷延,日久傷陰的患者,常常食道灼熱,咽乾,酌加麥門冬、石斛、玉竹等養陰藥。

此外,久病難治者需加入升降氣機的藥物考量是其重點,胃中之液,本屬酸性,腐熟食谷,隨胃氣之降下行而順,而患者胃降不及,胃酸上逆,故在治療上注重調理脾胃升降之理法。

●舒緩胃食道逆流 生活細節多注意

想與胃食道逆流好好和平共處,除了中西藥物治療外,必須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有所調整,是最基本且首要的關鍵環節:

1.速度減:吃飯勿過快,吞嚥動作放慢,與狼吞虎嚥說掰掰;

2.份量減:胃不適時,維持七分飽就好,勿吃過撐,採取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

3.澱粉減:精緻澱粉,面類、麪包、饅頭、糯米、糕點、粿類儘量避免或減少;

4.宵夜減:避免睡前2小時吃宵夜;

5.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可樂、巧克力、酸性食物,尤其避免空腹食用;

6.餐後半小時內不要立即平躺,胃不適時睡覺可稍將牀頭擡高;

7.戒菸及避免酗酒;

8.減輕體重;

9.舒暢情志,情緒是重要因素,多至戶外走走,放鬆身心。

●自救與保養穴位

→足三裡:健脾和胃,緩解胃部諸不適;

→內關:止嘔,舒緩胸悶、心悸;

→陷谷:止痛,理氣,舒暢氣機。

(圖/林欣儀中醫師提供)

※本文作者爲林欣儀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