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痊癒後口水鼻涕、糞便仍帶毒 3歲童傳染給媽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腸病毒是幼兒常見疾病,但其實大人也會得,而且它的傳染性極強,患者即使康復,口鼻分泌物、糞便仍可帶病毒。香港《蘋果日報》就引述家庭醫生林永和指出,曾經有一名2、3歲的男童在學校染病後痊癒,一向習慣抱抱、親親小孩的媽媽,看到兒子康復就放下戒心,結果被感染,雙手佈滿水泡。
腸病毒的臨牀表現多樣,手足口病是最爲明顯的特徵之一。林永和說,手足口病患者的發病期通常約一週,手腳水泡結痂後,傳染性纔會減低,但由發病起約兩星期,口水鼻涕等分泌物仍帶病毒。另外,發病起約8星期內,糞便都可能帶有病毒,所以要特別注意家居消毒措施及個人衞生。
▲長水泡是感染腸病毒的常見症狀。(圖/記者張瑋庭攝)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爲幼兒常見的疾病,臺灣氣候溫暖潮溼,適合腸病毒生存,以4到9月爲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個案,冬天也有腸病毒病例,只是比較少而已。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感染腸病毒後,約2到10天(平均約3到5天)會開始出現症狀。腸病毒的臨牀表現多樣,較具特徵的爲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有時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肢體麻痹症候羣、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腸病毒以4到9月爲主要流行期,但其實全年都有感染個案。(資料照/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資料指出,腸病毒病人大多數可以在一週左右痊癒,痊癒後腸病毒還會持續經由糞便排出,所以要持續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腸病毒痊癒後,只會對這次感染的型別產生免疫,所以一生中可能會得好幾次腸病毒。另外,腸病毒感染並不是幼兒的專利,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如下: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4.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家長回家後應洗手、更衣後(沐浴尤佳)再接觸家中幼童。10.於腸病毒流行期間進出擁擠的公共場所,應戴口罩並勤洗手保持衛生,可降低感染機會;已有症狀者可避免傳染他人。
▼想預防腸病毒就是要勤洗手。(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