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賺不停、賺很大的39檔好基金 金牌完勝筆記
文/洪綾襄
「最近有一檔基金手續費有獨家優惠,之前IPO(首次公開發行)還募爆鎖死,現在好不容易打開,您要不要把之前幾檔基金停利停損,轉過去扣那支?」這一天,任教於臺北市公立學校的蔡老師又接到理專電話。該理專服務周到,常主動提供市場訊息與投資建議,蔡老師也曾因此買到礦業、拉丁美洲基金,至今整體績效仍賠10幾趴,她總是心想,沒贖回就沒有實現損失,況且收入穩定,既然還不到慘不忍睹的地步,就都聽由理專安排。更何況,「不要太在乎短期波動,要放眼長期獲利」,是理專最近常掛在嘴邊一句話。
聽多了,就相信了。但真是如此嗎?
報酬高不成、低不就,是這一年臺灣基金投資人最難以向外人道的窘境。特別是受美國聯準會升息的威脅,過去能創造逾10%報酬的新興市場與高收益債市,面臨資金大舉撤出,引爆贖回潮的壓力;因此,面對強勢的美元及美股、相對陌生的歐洲與日本市場,投資人除了一味相信理專職業性的話術外,究竟該何去何從?
「共同基金的投資研究不比股票簡單,」基金達人羅際夫坦言,全球經濟情勢瞬息萬變,很多投資人也只是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被動地被業務或者理專帶進帶出,自己其實不太做功課,也在不知不覺中被扣了不少手續費。
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林怡君也認爲,如同股市,基金市場也是瞬息萬變,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過去的投資策略也不代表能因應全球接下來的變局,所以她現在個人投資向巴菲特看齊,以趨勢爲先,然後纔去購買信任的機構操盤的基金。
其次,是看進場點。若投資國家,整體大盤指數爲高點時,就不適合進場,可配合技術線形、或者MSCI(明晟)指數的季線、年線參考。
39檔好基金出列四四三三法則 適不同投資者
最後,確定適合進場的時間點後,再去比較各家基金,確定配置的產業是否具前瞻性、基金研究與操盤團隊的穩定性與對環境的掌握程度都沒問題後,纔會下單購買,「基金波動度、週轉率過高、團隊人事變動都要小心,」她提醒。
參考上述建議,《財訊》首次與基金評等機構晨星(MorningStar)合作,在遍訪投資業界後,精選與大趨勢相關的類別,從在臺灣核備銷售的2500多檔主要級別基金中,透過基金研究最常使用的四四三三法則篩選(6個月績效排名前4分之1、1年績效前4分之1、3年績效前3分之1、最長追溯到5年績效前3分之1),且在過去1到5年獲得超額報酬者(夏普值大於一)。最後以波動度(標準差)爲界,等分歸納出39檔績優基金,分別推薦給積極、穩健、保守、保本等四種風險屬性的投資人蔘考。
羅際夫指出,用績效篩選法是最傳統的選基金策略,他自己也有「三分天下」的篩選心法,也就是看好趨勢後,短(3個月)中(1年)長(3年)績效都在前3分之1者,就是好基金,「老方法,卻是安全的好方法。」
落實到以趨勢與需求面的篩選法,爲本刊首創。曾有不少投資人表示,坊間選購基金通常只有兩種情境,第一種:理專先問「喜歡哪個市場?」一知半解的投資人可能回答:中國、亞洲,理專便從該區域中挑幾檔績效排名不錯的基金推薦;第二種:理專直接建議,「最近美國不錯唷,應該還會漲,幫你定時定額就不怕買在高點!」但不管哪一種情境,既非真正預見趨勢、挑出來的基金也不見得符合需求。
因此《財訊》希望跳脫區域分類,找到一種更符合投資人需求屬性的篩選方式,將所有的報酬績優生,依據波動性分成4個基金籃子。在積極進取型的基金籃子裡,會有區域型的基金如日本、美國、歐洲,也有產業型基金如保健、科技、休閒;同理,其他穩健、保守、保本的基金籃子裡也各有不同類型的商品。因此,投資人可以從一個籃子裡挑到不同商品,也可以從不同籃子裡各選幾檔投資做整體性的風險配置…(本文截自財訊490期,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