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上班,是不斷談判的過程

蔡康永 (攝影者陳宗怡)

一個被創造20多年的老詞,爲什麼最近又被熱烈討論?

1995年,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的《EQ》(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商)一書問世,打破IQ基因決定成功的迷思,認爲EQ纔是成功關鍵。

高曼強調,情緒智商可以透過後天有系統的培養,包括:認知自己情緒、管理自己情緒、自我激勵、感知他人情緒,以及管理人際關係

當EQ概念席捲全球,卻有許多人誤讀情商,以爲人際關係好就是高情商,卻忽略情商要從「認知自己」開始。不理解自己,一味追求人際關係,反倒會讓自己陷入情緒困境。

重新解讀情商,是《蔡康永的情商課:爲你自己活一次》一書,拿下誠品2019年兩岸三地銷售冠軍的原因。同時期,包括世界經濟論壇(WEF)等研究機構均指出,當人工智慧取代部分主管職能,Z世代進入職場,敏捷開發、組織創新對個人情緒的挑戰,都讓情商在這時代必須重新被理解與定義。

尤其,網路社羣軟體普及,該怎麼處理社羣情商?當工作生活界線模糊,職場情商又該如何拿捏?

蔡康永接受商周採訪時,強調「情商的根本態度是:理解自己的輕重緩急。」他不看工作夥伴臉書、不按贊、不祝朋友生日快樂,彼此摒蔽,「我們就是一起工作的人,剩下的就不要互相干擾了。」這是他理解生活優先次序後的決定。

對職場情商,他認爲,公司成員是因專業能力相聚,爲完成任務而在一起,若希望「上班有成就感、有自尊、要友誼,他可能沒有排好他的輕重緩急。」

他看到職場上許多抱怨是來自於對優先次序的不理解,導致過多誤判;例如,如果上班是爲了賺錢,工作場合本來就不是交朋友,工作過程也不是溝通,而是談判

他認爲,職場溝通是虛詞,「上班就是一個不斷談判的過程,」理解這點,日子會好過很多。以下是蔡康永接受商周訪談的精彩摘要:

溝通迷思》會溝通,等於高情商?

溝通是聽起來美,卻做不到的字眼,重點是「談判」!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外界認爲,你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也是情商高的人。有教養等於高情商嗎?兩者的關係是什麼?

蔡康永答(以下簡稱答):教養好的人常常給我們情商高的誤會,實際上他們看待情緒嚴格的程度甚至超過一般人。有教養的人常常努力讓別人感覺自己沒有情緒,這跟情商是兩回事;我講的情商,沒有打算要抹除情緒。

我是一個有教養的人,但沒有妨礙我練習情商。教養與情商不在黑白兩端,我們在當中光譜找到一個舒服位置就好了。

所以我不會跟任何教養好的人講要解放自己,因爲他可能有足夠能力去搞清楚情商是怎麼一回事情。發展情商絕對不會把教養趕走的,沒有這件事。

問:你剛剛提到「在光譜裡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該怎麼做?

答:我認爲情商高的人,能看到從黑到白、中間有多少可能性,然後在裡面找一個自己很舒服,別人也不會不舒服的地方去佔着。情商就是一個內在活動,想清楚輕重緩急,日子會好過許多。

問:你對情商的詮釋,跟一般認知很不同。那麼,會溝通等於高情商嗎?

答:我在書裡對人際關係的建議,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沒有鼓勵溝通這件事,我認爲很難。

溝通與瞭解是兩個聽起來很美,可是做不到的字眼;我用的比較多的字眼是談判。這聽起來很掃興,可是就是這樣,我從小到大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大部分都是在跟對方談判。

你要我做的事,我做到了30分,我就跟你談判,剩下70分可不可以讓我做我想做的事?對方可能不同意,就把談判拉扯爲50比50。

溝通與瞭解是傳說中的字眼。大部分人我也不瞭解,他們也不瞭解自己,你只能想好你要什麼東西,用跟人談判的方式,達成你要達成的事情。其實,很多父母孩子互相併不瞭解,但沒有阻礙他們互相愛對方。

問:那愛跟情商的關係是什麼?對家人也用談判的嗎?

答:很多人會說,你怎麼可以跟家人談判?我覺得就是這樣子啊。小孩要玩具,媽媽說,等你考100分再說,這就是談判,這是愛嗎?當然會有愛,媽媽會抱着孩子說我愛你,小孩也會,但是當他落實到具體事情時,其實並不需要一味的要求要了解。

我父母已經過世,其實我不瞭解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但不阻止我愛他們、他們愛我,我爸媽應該是全世界、比起我的觀衆與讀者,不知道我心裡在想什麼,也不阻止他們愛我啊!瞭解這個字眼很動聽,可是不是真的,你有聽過情侶、配偶互相瞭解的嗎?我覺得是在開玩笑吧!

職場迷思》上班該交朋友或求表現?

在職場要成就、也要友誼?你根本沒排好輕重緩急!

問:如果溝通與瞭解是虛幻的,很多人在工作的環境中,希望得到同事、主管的瞭解,這期望是錯的嗎?

答:(上班的本質是)你要用專業能力去完成公司想要完成的任務,它不是爲了人性而建立。很多人會說,這是一家沒有人性的公司,恐怕是真的,因爲公司並不仰賴人性而存在。

如果人是因爲專業能力相聚,因爲完成任務而在一起,那麼你恐怕就沒有必要把你做爲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你只能夠根據你做爲一個人,衡量這個工作對你來講是什麼意思?你到底想從這個工作裡得到什麼?很多人回答我,他要錢、要薪水。對啊!這就是你做這個工作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賺到了錢,那麼你就得把別的要求放在後面。

所以我的情商書在講一個非常重要的根本態度,就是所有事情都要排輕重緩急。你是爲了賺錢,那就好好賺錢,把自尊跟成就感放在比較後面一點。

問:你這番話可能會讓不少人傷心,所以一邊上班、一邊交朋友,是種幻想

答:實際上,同事不必是朋友,上司也不必是朋友。爲什麼所有去上班的人,會用各種惡毒字眼描述上司?就跟我們在學校給老師取難聽綽號是一樣的;我們的處境,使我們要發泄對他們的討厭跟憤怒,因爲這不是一個人性與人性聚集的地方,我們遭遇到人本身的需求被阻擋時,就會抱怨。

情商能建議的就是輕重緩急,不要要求公司每一個功能都能達成。

可是很多人上班就是要成就感、要自尊、要友誼,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覺得他可能沒排好他的輕重緩急。

問:在職場上有種狀況很常發生,在一個會議上,同事提案很爛,你的想法比他好,但同事跟你私交好,你要當場打槍嗎?打槍可能對公司好,忍住對私交好,若是你,會怎麼做?

答:我在工作上,專業是我最在意的事情;如果我在主持節目,來了10個來賓,當中有一個人把機會讓給別人,不要搶掉另一個人風採的話,我建議這個人退出演藝圈,演藝圈是要求你發光的地方,不是來要求你折射別人的光芒。錯過讓我看見你的機會,你可能會錯過讓1千個人看見你的機會。

所以在工作場合,我只能給最粗糙的建議,你還是要有輕重緩急,你要衡量你跟同事的關係,與你在工作上的表現,哪一個對你比較重要?我承認有些人得罪同事之後,一年都不快樂,所以情商是幹嘛用的,情商就是要讓你這一年不要那麼不快樂。

情商不是拿來讓你又能照顧好大家,又能表現自己,情商是你自己排好輕重緩急之後,跟自己對話:「既然表現自我是最重要的,我跟他的關係就放在比較後面。」

問:當場打槍提案,也不一定會得罪同事,這樣是否把同事想得太脆弱?把自己想得太強大

答:我建議不要管對方,你也管不了對方。你只能要求活好自己,你在那邊拿捏他是否受傷,他應該去練習他的情商,而不是你在替他照顧好他的感覺。

你的才華也沒有大到你一表現出自己,大家就跪倒,通常是你表現出自己之後,老闆只是臉色冷漠,不會拍案而起說:「我遇到了千年大天才,給你加薪一百倍!」況且,工作是一個表現的地方,公司花錢請你來不就是讓你表現嗎?你爲了人際關係而不表現,這是對人際關係大的污衊。

公司是集衆人之力、展現專業的地方,但有些人沒有專業可拿,所以他在那裡做人際關係,那是因爲他沒別的事好做;碰到這種人很麻煩,因爲他在那裡搞人際關係,你在那裡忙你的事情。你覺得公司最後是因爲他做人際關係活下來?還是你做完你的任務活下來?是你做完你的任務活下來啊,所以你只能一直追求你在專業上表現很好。

管理迷思》與下屬交心才能獲認同?

上司幹嘛跟下屬溝通?不如指出要去的方向

問:日本最近有一本暢銷書《怪物部下》,提到很多公司年長主管不知該如何與年輕屬下相處,認爲他們是怪物部下,但從下屬的角度來看,主管纔是怪物上司。你對主管有什麼建議?

答:我知道有些主管買我的情商書50本,是給部門所有的人看,他自己應該好好看吧!不是他給部屬說:「你們都要練情商。」是他自己得打開這本書說:「我的人生到底怎麼了?我現在的處境是OK的嗎?」他得先把自己當人看。

站在情商角度,主管應該先搞清楚自己要什麼,照顧好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把自己想成要當一個稱職主管,把屬下想成要當一個稱職部屬,卻忽略了自己也是人。

問:你的意思是,主管覺得狀況不對,應該要先跟自己對話,而不是先找員工溝通?

答:上司幹嘛跟部屬溝通?我不懂這個字眼是什麼意思?你就是談判,把事情做完就這樣,你去上班就是不斷談判的過程;你跟客戶談判,跟廠商談判,跟上司與同事談判,就這樣。

所以我在書裡講人際關係時,不要做一個在人際關係上沒有摩擦痕跡的人,這個幻想是讓你最孤立的原因,你應該接受任何的摩擦。如果你在意的話,你讓這個摩擦變得值得就夠了。

那怎麼判斷這個東西值得?就是它有沒有完成你想完成的事情。你如果拿到這筆訂單才能賺到20萬,爲了賺到20萬去經歷的任何摩擦都值得,只要最後能得到就好了。至於那個摩擦有沒有辦法再修補,這都是次於賺到20萬的事情。

有的人在公司裡喜歡當潔白的蓮花,跟任何人都不要沾惹,不欠你也不還你。把自己當成山頂洞人,這個人一定會被獅子吃掉,因爲人與人合作是力量最大來源,而你捨棄這個合作。人際關係確實就是情商,逃不掉,沒有別人就沒有自己,你會立刻滅絕。

我會建議主管優先原則是,你能不能讓團隊認同你要去的地方?如果可以就好。我不認爲有任何船長了解他的水手,他只會跟水手溝通我們要去那裡,每個人各司其職,就去了。我知道你有胃痛、你掛礙家鄉的孩子,但不阻礙你去那裡,你做了選擇纔在這艘船上。

社羣迷思》不按同事贊,關係會變差?

這是多出來的壓力,你別再給自己添麻煩了!

問:很多人對社羣平臺的人際關係感到困惑,同事、上司、部屬、團隊想加你當臉友,公、私領域黏在一起,你的建議?

答:有社交平臺之後,我就跟他們說,請你們把我都摒蔽掉,我不要看你們的臉書,我不要你們給我按贊,我們彼此都摒蔽掉。

對我來說,(同事)就是一起工作的人,剩下的就不要互相干擾了!他生日過他的,我生日也過我的,你不要因爲當我的同事有壓力就要給我按贊,我也不用認識你的家人。

大家最好把心力交付給值得的人,如果你處理你的男友要花掉絕大部分心力,就別再處理我這個同事了,我和你只有工作關係,你把工作做好,剩下一點力氣應付你男友就好,我剩下的力氣就去應付我的家人就好了。

問:臉書會提醒,誰生日了,你會祝他們生日快樂嗎?

答:我寫完情商書,已經進步到不祝任何人生日快樂,當然如果他們傳短信來逼我,我就會乖乖祝他們生日快樂,但是隻要不逼我,我就不做這件事了。

社交平臺不時會提醒你,今天某某某生日,你要祝他生日快樂,表示你記得他,這都是多出來的壓力,人活着只要給自己壓力就夠了,你別再給自己添麻煩了。

標準迷思》能否靠練習得到好情商?

你找不到一個放諸四海的標準,你要建立自己的標準

問:很多人的困擾,在於他想找到一個標準來遵循,卻發現找不到。

答:我在書裡有提到,爲什麼好多人講話都是在用被動語態?例如,我被我老闆罵了一頓、我被我同事氣死。你看這些人講話用字,沒有一件事他是自發的,這是一個被動的人,他的一切都是別人造成的,他纔會一直用被動語氣來講事情。這樣的人,當他需要做決定時,要如何做決定?你要做自己的主人,唯一的方法就是主動,靠着被動是無法當自己的主人。

我寫情商書最簡單的標準,就是不要任意接受別人的標準,你要建立自己的標準,而那個標準是浮動的。讀我的書會得到很大的安慰是,沒有標準這件事,世界上沒有滿分家庭,沒有滿分長官與部屬,只有從自我妄想中解放出來,纔有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找不到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式,偏偏我們的教育一直教大家有一個放諸四海的標準。

問:你認爲人生沒有標準,那麼,你認爲有「意義」這件事嗎?

答:你不能當標題(笑),因爲我不想宣導這件事,可是我心裡在想破解「意義」這兩個字,然後用更真實的字眼來取代。如果整篇訪問說我宣佈人生沒意義,我覺得太殘忍。

意義這兩個字很古怪,爲什麼它常讓我們搞不懂?可能就是它不存在。人活着很感動,可是不一定有意義。

太多人用意義這兩個字呼攏我,例如老闆演講一定說:「公司一定要發展成這樣對社會纔有意義啊,要不然公司存在有什麼意義?」我聽完通常就會想說:「什麼叫作社會?什麼叫作意義?如果社會也沒有,意義也沒有,那你在講什麼?」

你公司要賺錢、要打進世界前100強就講,可是你不要拿意義這件事呼攏我,我萬一被你呼攏過去了,我就會頭暈,我就會活得亂七八糟。

問:那你會怎麼形容你的工作?不用「意義」,你要怎麼形容?價值在哪?

答:很好的問題!如果我做這個節目被認爲是有意義,可是沒有帶給人感動,那個恐怕是假的。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會忍不住頒一個很崇高的獎給某個作品,可是知道沒有多少人想看它。

我做過一些有意義、而沒有打動人的節目,最後就是毫無下落,既沒有人看,它也不在了。

人到死前回想這一生,沒辦法很空虛的想:我活的這一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我這一生我自己被打動多少?我打動了多少別人?我很慶幸找到這個原則,如果你做的東西不能打動觀衆的話,不會有所謂的虛假意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