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聚焦·關注政策“組合拳”落地見效|助企“政策包”如何讓企業減負擔、得實惠?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題:助企“政策包”如何讓企業減負擔、得實惠?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王雨蕭、嶽德亮

近期,多部門加大助企幫扶力度,積極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存量政策疊加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企業獲得感如何?如何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讓企業得到更多實惠?記者近期深入多地採訪。

精準扶持經營主體發展

“老字號餐飲企業生意不好做。”武漢特色小吃連鎖品牌德華樓運營總經理李傑告訴記者,政府鼓勵老字號餐飲企業創新經營業態,進駐機場、高鐵站、景區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開店,根據門店規模給予專項補貼,助力企業拓展市場。

記者走訪中,一些中小企業反映競爭壓力大,有的面臨訂單不足、需求疲軟、融資難等挑戰。

“着力解決小微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實際困難”“積極爲中小企業提供人才引進、融資對接、數字化賦能等一站式服務,切實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質”……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工信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圍繞助企幫扶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積極迴應經營主體關切,努力激發其發展活力動力。

針對量大面廣的個體工商戶,市場監管總局加強政策精準供給和梯次幫扶培育,着手建立全國統一的分型分類“個體工商戶名錄庫”,推動各地在減免稅費、緩繳社保水電氣費、穩崗創業、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真金白銀”的支持。

針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信部完善“選種、育苗、培優”全週期培育體系,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特色產業集羣發展。

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堵點和卡點,國家發展改革委與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機制,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小微企業。

受益於一攬子政策逐步發力顯效,市場需求回升,中小企業信心增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構建的中小企業運行指數顯示,10月份指數位於榮枯線以上,生產、銷售等多項指標積極改善。10月中小企業生產指數爲50.7%,已連續6個月處於擴張區間。

有力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此次購買設備花費的411萬元可以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進行扣除,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卸包袱’,減輕了公司穩崗穩薪等方面的資金壓力。”西藏卓芸儲能科技有限公司會計拉姆告訴記者,爲解決企業更新生產設備的資金顧慮,稅務部門多次上門講解新購進設備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確保稅費紅利精準直達。

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實施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科技成果轉化稅收減免等政策,完善對製造業企業技術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今年以來,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現行政策中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0868億元。

鼓勵平臺把流量低價甚至免費提供給中小商家,市場監管總局引導網絡交易平臺加大對企業商戶的支持,重點向農產品經營主體、特色經營主體和新入駐經營主體傾斜。

有的平臺對農產品入駐商戶實行零佣金,有的平臺對新入駐商戶給予流量扶持,有的平臺承擔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通過平臺讓利培育中小商戶發展,“扶上馬送一程”。

涉企收費問題關係企業核心利益,治理亂收費、亂罰款是爲企業減負的重要舉措。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涉企亂收費治理,重點對科技創新企業和製造業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開展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安徽省持續加強涉企收費監測監管,動態掌握企業負擔情況、及時發現涉企違規收費線索;黑龍江省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和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機制……今年以來,多地着力整治涉企違規收費,推動各項優惠政策和減稅降費政策落細落實落到位。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我們公司新引進一艘船,主要用於婚宴接待。目前船在船廠裝修,擔心後廚裝修不符合要求,希望工作人員能到現場進行指導。”近日,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市場監管局甬北市場監管所收到來自老外灘水上四季餐飲店負責人李先生的留言。

市場監管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對正在裝修的船體進行後廚勘察及裝修指導,指導企業按照《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要求對後廚重點區域進行裝修,減少返工消耗。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針對妨礙市場公平準入、限制企業跨區遷移等問題,有關部門提出切實有效措施,便利企業發展。

“只填了新地址,政府就幫我們把啥子都搞定了!”重慶錦似春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女士說,公司準備遷移城區,本想爲執照、稅務、社保等遷移多預留一個月時間,沒想到“遷移一件事”可以把公司的執照、稅務、社保等一齊辦結,連房租都省了。

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爲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平,加快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施行《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印發《關於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今年以來,國家層面出臺一系列制度舉措,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爲更多企業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四季度是衝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關鍵期。以更大力度完善和落實助企幫扶政策,設身處地爲企業出實招解難題,政策的暖風將更大力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