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資產處置加快、地方化債力度加大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未減

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初步統計,2024年前11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9.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24萬億元。不過,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5.60萬億元,同比增長7.8%,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

權威人士指出,11月金融數據受不良資產處置、地方債務化解的影響較大。但不良資產處置加快、地方化債力度加大,對金融總量數據存在持續影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沒有減弱。

不良資產處置加快,有利於提升金融體系穩健性

“不良貸款覈減加快,長期看有利於提升金融體系穩健性。”有權威專家解讀稱,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有序推進,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按下“加速鍵”。

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及項目數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貸款覈減會導致當月各項貸款餘額存量減少,進而影響未來12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的同比增速。另據市場機構測算,11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不良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

市場專家普遍認爲,從長遠看,不良貸款處置有助於金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隱患,爲後續穩健經營奠定良好基礎,也會促進區域金融穩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良貸款覈銷只是銀行賬務處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借貸關係並沒有改變,不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活動。11月也有部分不良貸款是通過打包轉讓出售,實現不良資產整體出表,此部分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關係。

地方化債力度加大,有助於優化銀行資產結構

地方化債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影響信貸存量。

近期中央出臺化債組合拳,新增6萬億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額度,並從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用於置換隱性債務。

據瞭解,財政部已將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啓動發行工作。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合計金額已基本達到全年計劃發行額度。有市場機構調研,融資平臺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後,大部分會在10-20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爲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兩頭付息”,估計11月全國約完成近2500億元地方債務置換,12月還將有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

“地方化債有助於優化銀行資產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權威專家表示,對於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後,更有利於“輕裝上陣”發展實體經濟,對於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範化解風險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積極效應。對於銀行機構,貸款的減少轉爲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資產的影響整體中性。債務置換雖然可能減少銀行利息收入,但地方專項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於貸款(75%-100%),債務置換後將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本消耗。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