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畫‧毋寧死 柳依蘭的創作信仰
圖文/非池中藝術網她與一般臺灣婦人一樣,每日天剛亮便在市場酸菜筍醃漬店賣着筍乾,認命的爲生活打拼着,但當藝術作爲一種信仰,創作成爲一種救贖,她以藝術家身份,勇敢的重新又活了一次。
白天菜販婦人家,晚上變身藝術工作者「如果,我對生命沈重以待,那是因爲我重視生命,我珍惜。 如果,我提出的人生和人性是負面和批判的,那是因爲我有愛,我期待美好, 我愛,這人間─柳依蘭」
20歲,方纔是懵懵懂懂、青春無邪的年紀,柳依蘭卻已步入婚姻生活,承擔家庭的重擔,被迫提早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什麼是生命的價值?什麼又是自己想要的?奔波於家庭和工作之間,直至30歲,柳依蘭才發覺這些並非是她的人生。面對無法改變的外在環境,1998年,她開始執起畫筆,將早已醞釀十餘年的美學養分,靠着油畫創作孕育出屬於她自己的生命價值。
大量閱讀累積十年藝術養分初創作時,柳依蘭才體悟到原來過去所學、所讀的,在無形之間,深刻影響着她的思想與內涵,成爲她創作時….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153
非池中陪着你 藝術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