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葉公超與南海
葉公超何許人也?在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守至臺灣,在此國際處境困難之際,葉公超出任外長,一直到1958年赴美任大使,1961年被蔣中正總統召回,這12年間的外交靈魂人物就是他。政治學者戴鴻超認爲,蔣中正撤守來臺後,在壞到不能再壞的局勢裡,政府對日簽署了中日和約,守住金門與馬祖,與美國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確立中華民國政府的正當性,換來臺灣自1949年以後的穩定。在這一點上,老蔣對臺灣的貢獻,被世人低估。
但是蔣中正在1950年代的外交成就從何而來?去年底,資深記者湯晏出了一本大部頭的書:《葉公超的兩個世界》,裡面詳述中華民國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葉公超如何與美、日折衝,涉外過程中,他對外既要因應美國的傲慢蠻橫,對內又要遵奉老蔣的強硬指示,處境之艱難,若非有爲國謀事之誠,實在很難辦下去。
葉公超辦「洋務」,常給同仁的訓示就是「不要怕洋人」,這種不憂不懼的精神,並非每個外交官都有。他與美國駐華大使藍欽討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時,面告藍欽,不要把我們當作poor cousin,而應視爲平等夥伴。當時我國雖爲二戰勝利國,但日本在美國撐腰之下,中日和約的議訂並不順利,日方甚至出爾反爾。葉公超動怒之下說,教訓日方代表說當年甲午戰爭,中國雖敗,但說一是一,講信修睦,仍視日本爲鄰邦,不似日方如此拖泥帶水,故意爲難,尤其還指正日方代表英文不正確,令日方大感慚愧。
然而在外蒙古加入聯合國案上,葉公超認爲應該要務實以對,與老蔣看法不同,再加上忌才者煽風點火,葉被兩道金牌急召返國,大使被黜,不再錄用,在老蔣有生之年,被禁出國,也不準教書,形同被幽禁,在強人政治時代,這是能人志士的最大不幸。
葉公超與藍欽討論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時,葉公超就金馬情勢曾言,「任何國家無自願放棄自己領土之理,尤其今日中國士氣、民心,經不起再受外島撤退之影響,至於所謂戰略價值,並非唯一的考慮。」
南海既是我國11段線固有海域,又是重要漁場,豈能輕言放棄?自蔡英文去秋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身份赴美訪問後,不斷有傳言指出民進黨欲以南海爲籌碼,換取美方的支持,而由蔡政府執政後的作爲來看,傳言愈來愈像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