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孫廷禎》兩岸不對話 外交也難爲
陳以信臉書發文。(摘自陳以信臉書)
世衛組織第148次執委會於臺北時間18日舉行,我國此次未委請國家提案,引發討論。對比去年疫情鋒頭上,民進黨政府大外宣、大內宣分進合擊時的高昂氣勢截然不同,令人咋舌。拜登甫上任即簽署行政命令停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程序,但臺灣何時能重回世衛大會,猶未可知。追根究柢,關鍵原因還是蔡政府長期對外政策務虛不務實,刻意迴避兩岸關係,又未獲穩定的臺美關係。
過往,美中臺三角一直是東亞政治的重心之一,但回顧這幾年,兩岸關係大幅萎縮,美中關係又持續激化,使臺灣失去在戰略三角中的政治自主及能動性,順風時漫天煙花、逆風時則舉措失據,臺美關係全然成爲美中關係的附屬關係,臺灣則不斷走往危險邊緣。
眼下蔡政府的對外關係經營,首先要迎合國內政治鬥爭及大內宣需求;又因美中結構關係可能隨政權交替有所調整,得一邊擔心美國不夠挺臺、一邊顧慮不慎與北京摩擦再起,行事只得如履薄冰。世衛執委會一事就是一例,過去才曾跟世衛秘書長隔空互轟,今卻必須擔心破壞與秘書處聯繫關係而有所顧忌。
今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解除國務院對臺相關限制,藍委陳以信即呼籲,我駐美代表處及各辦事處,應該立即升起國旗來實現臺美關係正常化,然而訴求至今未有下文。
2015年元旦,駐美代表沈呂巡在雙橡園升起中華民國國旗,此爲繼1978年外交部次長楊西昆主持的降旗典禮後,首次在雙橡園升旗。消息回到臺北,總統府喜出望外,隨即發佈聲明「雙橡園舉行升旗典禮以及軍事代表團授勳儀式,象徵兩國友好關係更上層樓」,1月7日,沈呂巡至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備詢,明確指出美方已表示 "Nothing has changed.",仍不免受在野立委「是否會受美國指責」等質疑猛攻。
雙橡園本爲中華民國土地,在自家土地升我國國旗,本屬應當,囿於國際現實,臺美間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捲起千堆雪。2018年,駐美代表處在華府雙橡園舉辦國慶酒會也掛起中華民國國旗,此時難道就沒有如民進黨立委所說,「被美方指責的風險嗎?」
AIT臺北辦事處每日升美國國旗,大門上更有國徽,民進黨政府若要名符「親美」主張,自可由代表處門前懸掛國旗與國徽、力洽我高層官員可以對訪等以求相當。否則是否坐實蔡政府對美經營,只見煙火虛幻、不見實質進展等評價?若升旗已有前例,臺美關係如此穩健,蔡政府又何懼之有呢?
事實上,近幾個月來,蔡政府對外講話的口徑已保守不少,文旦元告拋出「建立有意義的對話」一說;近日面對香港大搜捕一事,蔡英文一改過往對陸嗆辣,甚至引用雷震因「自由中國」的言論入獄典故,大幅調降臺灣價值含量,雖仍空泛,但確實軟化不少。
本次拜登的就職演說涉國際政治部分僅有一段,着重於修補盟邦關係、重新與世界交往等重點,加上從重要策士各種發言來看,「穩定」、「可調控」幾乎成爲未來美國外交政策的根本邏輯。面對調整外交方針的美國,臺灣如何實質地對接臺美雙方的外交利益,纔是下一步需檢視的重點。穩健的臺美實質關係發展需要健康的兩岸關係做爲背景,這樣的連動關係實在地體現馬政府與民主黨政府的互動經驗中,很可惜,面對兩岸對話機制荊棘遍佈,蔡總統還沒有具體解方。
專業官僚體系出身的蔡總統,經歷被美方放話不信任兩岸控管能力一事,不會不知過去四年遊走邊線的對外關係經營背後的潛在風險。但過去礙於反中民粹需求,一味追高,早已走過頭。如今拜登政府外交回穩,但具體政策猶不明確,兩岸又缺乏調控機制,蔡英文自然不敢隨意冒險踩線,而造就了對外關係經營轉趨保守的處境。
拜登剛入主白宮,分析多認其將以疫情、經濟等爲施政重心。確實,面對北京示好,放出楊潔篪出訪、崔天凱提出美中領導人峰會等消息,拜登政府暫時也冷處理面對。然而前幾日中共軍機繞臺,美國務院發出的訊息卻值得細究。除「敦促兩岸進行有意義的對話」一詞,自2018年8月底時隔2年4個多月來再次出現;以「民選代表」稱我國政府也與過往川普政府有所不同。總體來說,新政府對中國大陸態度明確、對兩岸事務原則清楚,雖具體策略仍未明朗,但兩岸要對話,恐是臺北與北京都必須正視的美方壓力。一言以蔽之,兩岸有談,臺美好談。
就如出任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去年所說,兩岸對話「球在北京那方」,但大者不仁,小者不能不智,過去一年來的兩岸防疫外交戰漸歇,短期之內也不見得再有大事觸發衝突螺旋。然而兩岸降溫不代表風險不存在,能坐下來好好談,纔是長久之道,爲此,蔡英文必須展現更積極的態度與做法。要知道,再軟化的措辭追不回過去四年失去的國際組織參與及邦交國,短期之內未見明朗的國際局勢,已讓蔡政府的外交經營必須應付國內的政治需求,而不得不放煙火搞大內宣,但同時懼陸又憂美的多重艱困局面。蔡英文第二任纔剛開始,對外關係卻恐提前進入跛鴨期。對比自豪於對等經營臺美關係的沈呂巡就升旗一事直言「我們不是小學生,不是讓人(美方)指責」的理直氣壯,除令人感嘆錯誤的對外關係策略誤國,也替前線難爲的專業外交工作人員感到不值。(作者爲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