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犬貓絕育補助過低、過程繁瑣 飼主申請意願逐年下降

北市動保處表示,預計2026年調整提高絕育補助金額,公犬貓調至1000元,母犬貓則調爲2000元。(北市動保處提供)

你的家裡有養貓咪還是狗狗嗎?數據顯示,2024年北市飼養犬貓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33%。臺北市議員郭昭巖指出,市府在犬貓絕育補助上,與飼主實際支出費用相距甚遠,申請手續也相當繁瑣,恐導致部分飼主因經濟壓力或僥倖心理不執行絕育手術。北市動保處表示,預計2026年調整提高絕育補助金額,公犬貓調至1000元,母犬貓則調爲2000元。

北市2022年飼養家犬數爲8.5萬隻,家貓5.2萬隻,佔全市總人口的5.57%;2023年飼養家犬數爲8.9萬隻,家貓5.8萬隻,佔全市總人口的5.9%;2024年飼養家犬數來到9.3,萬隻,家貓數也到達6.4萬隻,佔全市總人口也攀升至6.33%,顯示飼養犬貓人口數非少數,並逐年增加。

依《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家犬貓絕育補助要點》,公犬貓補助800元,母犬貓補助1500元,補助僅限結紮手術費用,未涵蓋其他必要延伸費用,如術前檢查、麻醉等。郭昭巖說,若依北市獸醫診療機構《臺北市獸醫診療機構診療費用標準》所訂收費上限顯示,母犬貓執行絕育手術的收費上限爲1.5萬元、公犬貓爲6000元,再加上延伸費用,平均結紮不分公母成本可上看1萬至1.5萬元,與市府現行補助金額存在明顯落差。

據動保處統計,2022年申請家犬貓絕育補助民衆數爲4926人,2023年則減少至3908人,到了2024年,申請補助民衆已降到3775人。郭昭巖批,不僅補助金額過低,申請補助手續也相當繁瑣,飼主需提供身份證明或居留證、寵物登記資料、狂犬病預防注射證明,及已完成絕育手術證明,並於手術當年12月20日前提出申請,若當年度經費一旦用罄,便停止受理。

根據《動物保護法》規定,飼主若未提出繁殖申請,應爲家犬貓執行絕育,違者處5萬至25萬元罰鍰。郭昭巖說,代表寵物絕育具強制性,但繁瑣手續可能會使許多飼主放棄申請,尤其對一些忙碌的民衆來說費時又費力;補助金額過低也會讓飼主認爲申請補助效益不高,最終選擇自行負擔費用,或放棄絕育手術,政策施行無法有效激勵民衆積極參與犬貓絕育。

郭昭巖表示,市府應調整補助方式,如考量實際結紮成本,尤其針對母犬貓較高的手術費用,適度提升補助額度,縮小與實際支出的差距;針對透過現有管道領養流浪動物的飼主提高補助金、給予獎勵;飼養寵物且願意配合結紮的中、低收入戶,應與一般民衆應導入分級機制,依照身分別及寵物類別畫分,有效促進民衆意願。

郭昭巖也提醒,市府應促進公私合作,降低醫療成本,與動物醫療機構合作推出優惠方案,避免因指定醫療院所引發圖利疑慮,透過公開透明招標機制,確保價格合理性。

動保處動物管理組長陳緯倫表示,今年市府編列犬貓絕育補助經費爲595萬元,公犬貓補助800元、母犬貓補助1500元。也已與北市獸醫師公會研商調整絕育補助經費事宜,預計2026年調整提高犬貓絕育補助金額,公犬貓調至1000元,母犬貓則調爲2000元。民衆至臺北市動物之家認養犬貓,皆可享有包含寵物登記、狂犬病疫苗、免費絕育、寵物保險補助等福利措施。動物之家在養量截至去年年底,犬727只,貓386只,合計1113只,總認領養率爲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