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中小學校“爆改”圍牆,背後的用意好暖……|教育觀察
拆掉磚牆建透視牆,將校園內的綠色美景與社會大衆分享,成爲北京一些中小學校的新景象。
這個學期,海淀區多所學校臨街的圍牆變了模樣,原有磚牆變成了鐵藝圍欄、鏤空牆或安裝了透光玻璃……“開牆透綠”讓校園成爲區域新地標,變爲融入社區、城市的新典範。
學校修建透視牆
共享綠色資源
既拓展了城市綠化空間
又進一步改善了市民的人居環境
提高了羣衆幸福指數
那麼,學校的圍牆都改成什麼樣?
在位於萬泉河路的萬泉小學萬柳校區,校門口兩側圍牆的牆面上設置了由11個立體櫥窗組成的“牆上藝術館”,圍牆頂端還裝上了透明的有機玻璃和雨棚,一下子讓原本厚重的圍牆變得“通透”了。
萬泉小學萬柳校區改造前
萬泉小學萬柳校區改造後
櫥窗裡面展出着孩子們參加學校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等活動的精彩內容。櫥窗之間,靠圍牆部分又增設了休閒座椅,爲來往接送孩子的家長、社區的居民提供便利。透過玻璃望去,校園內景觀陳設和快樂玩耍的孩子們,盡收眼底。
“改造後的校門兩邊,路也寬敞了,透過圍牆還能看到校園內孩子們活躍的身影,還能看看櫥窗裡的‘藝術展’,真是讓人心生愉悅。”校門口前來接孩子放學的家長黃女士開心地告訴記者。
爲何要拆掉磚牆建透視牆?
據瞭解,改造之前萬泉小學校門口周邊比較狹窄,接送孩子的家長常常擠到馬路上,既擁堵又不安全。上學期期末,學校在街道和區園林部門的支持下,將原有擋土牆向後退讓1米,同時在圍牆頂端裝上了透明的有機玻璃,既可以拓展校外步行交通空間,也可以與行人“分享”校園內美景。
萬泉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朱鬱說:“開牆透綠,打造學生友好、家長友好的‘牆上藝術館’,‘分享’校園景觀和文化,把隔在學校、家長和社區中間的一堵牆變成了連接大家感情的一座橋樑。”
海淀實驗小學改造前
海淀實驗小學改造後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改造前
北京交通大學附屬小學改造後
海淀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學習、生活、工作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而城市建成區能夠用於綠化的土地已極爲有限。與此同時,不少學校綠化搞得很好,四季皆有美景可賞,但由於磚牆的阻隔,這些美景只能供裡面的人觀賞,牆外的路人無法欣賞。
近幾年,海淀區統籌推進中小學“開牆透綠”工作,支持學校建設包括鐵藝柵欄等可透視牆,使牆內的綠色美景“透”出來,打造開放式的城市環境。據介紹,開牆透綠改造工作共涉及全區中小學校址263處,截至11月中旬,海淀區已經按計劃完成了包括海淀實驗小學、北京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北京中法實驗學校等在內的56處校址6940.36延米的改造工作。
專家解讀
開牆透綠增進學校和城市互相融合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張東嬌表示:圍牆是學校物理環境邊界和景觀之一,是學校物質文化組成部分,也是辦學理念的外顯形態。學校讓厚重的圍牆變“通透”、會“說話”,有着管理學意義和審美價值。彰顯了教育管理的人文主義情懷和學校辦學的開放性。“校園內外的人可以互相看見和凝視,在強化環境安全感的同時也厚實了心理安全感,這對校家社教聯體建設具有深遠意義。”張東嬌說。
在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獻明看來,“透綠”的圍牆既可以讓孩子們的視野得以打開,讓校園顯得更爲開闊,有助於釋放孩子希望親近自然、好奇探索的天性,也可以更好迴應學生家長更多瞭解孩子和學校的期待,同時也使得圍牆有可能成爲一個積極的教育空間。“面向未來的教育,學校也不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和場所,學生的學習場所會更多是現實生活的場景,比如社區、企業、博物館、科技館等,學校需要更頻繁、更有機地融入城市生活,而城市生活本身也日益成爲一個‘大學校’,因此二者邊界的消隱几乎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透綠’的圍牆已經從僅有的隔離功能提升爲具有文化屬性和教育價值的公共空間,它不僅能優化街區佈局,提升街區整體功能,而且也增強了學校和社區的開放度。”黃獻明鼓勵建築師與學校共同研討,探索更靈活的形式、更便捷的路徑,整合包括圍牆在內的多重物理空間,發揮其更大的功能價值。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李春青從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北京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要爲兒童拓展開放共享、安全適宜的成長空間環境。
“但由於封閉管理,校園大門成爲兒童日常與校園生活的分隔線,不利於實現校園與社區空間和資源的統一使用和無縫對接,從而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空間環境使用效率低下。”李春青說,可以通過分時共享、合作共治、聯合共贏等多種方式來打造連通校園和社區的多場景的兒童友好城鄉空間。“‘開牆透綠’是校園開放理念的重要突破,從學校和城市未來發展來看,未來會逐步實現校園與社區、城市的緊密結合,形成校城共融、功能彈性、適應變化等的發展目標。”
轉載請註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趙豔國 趙翩翩
圖片來源:海淀教育微信號
編輯:姜思瑤
編審: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