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記者北京看到一幕 問:中國的民族主義這麼怪異?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還記得那位在推特“曬”自己打中國疫苗的英國廣播公司(BBC)澳籍記者斯蒂芬·麥克唐納(Stephen Mcdonell)嗎?這回,他說自己在北京吃燒烤,看到店員穿着“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的衣服,還不忘“評頭論足”一番。

麥克唐納6月3日在推特寫道:“中國的民族主義向來這麼怪異?今晚我去北京的一家燒烤店吃飯,這家店位於一個有外國使館的區域,所有的店員都穿着這些T恤衫。上面寫着:‘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人說話。’”

這條推特評論、轉發和獲贊數遠超麥克唐納平時的推特,但評論有不少人抨擊他“雙標”,還有一名加拿大的網絡“大V”說,自己想要這件T恤。直到6月6日,麥克唐納還在推特上轉發支持他觀點推文,與網友“互動”。

6月3日發佈這條推特後,麥克唐納後來又零零碎碎髮表了不少帶有偏見的言論。如他在隨後一天說:“我自己也曾在澳大利亞當過服務生。想象一下,如果老闆給你遞來一件澳大利亞民族主義的衣服,你會作何反應。‘澳大利亞人不吃這一套,(插入國家)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澳大利亞人說話。’多可笑多蠢呀。”

他還把“節奏”帶到了北京冬奧會上:“我給不懂幽默的人講講:這很奇怪,也很滑稽,因爲在北京舉辦奧運會前幾個月,一個老闆讓他的員工在使館區的一家餐廳裡穿這個。北京歡迎你!啦啦啦啦......”

這條內容,麥克唐納發了3遍。

不過在評論裡,有部分人的確秉持意識形態的偏見,支持麥克唐納的說法,但也有很多人並不認同。

例如,一名推特網民聲稱:“我想知道這些人(服務員)是否知道他們的國家一直在通過產業和軍事間諜,以及經濟操控來‘干涉’其他國家。”這條獲得了49個贊。

不過,另一名網民巧妙地反諷說:“笑死了,你在說的是美國?又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認爲他們可以成爲世界上唯一的霸凌者。”這條獲得了87個贊。

有人指出麥克唐納的雙標:“如果有個美國人穿一件T恤,上面寫着:‘讓中國不要影響美國’。你還會這麼生氣嗎?我很懷疑。”

“美國的愛國者,行!中國的愛國者,不行!行吧。”

“大聲喊出要抵制美國人的欺凌,這有什麼錯?”這條獲贊數最多,達到了301個。

有意思的是,一個叫做羅布·羅素(Rob Rousseau)的加拿大推特“大V”還在下方留言:“你知道我能在哪兒買到這些T恤嗎?”

根據公開資料,麥克唐納曾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工作,後入職BBC,擔任駐華記者。他一直在推特上分享在中國的生活,雖然不乏肯定中國防疫措施,“曬”自己打中國國藥新冠疫苗的推文,但平時也多對中國的各個層面“評頭論足”。

麥克唐納拍攝T恤上的文字,來源正是今年3月18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的發言。

當時,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當着布林肯、以及拜登國安顧問沙利文的面斥責道,““我們把你們想的太好了, 我們認爲你們會遵守基本的外交禮節。所以我們剛纔必須闡明我們的立場。我現在講一句,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

中方說出這句話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反響。看到現場視頻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3月19日在個人臉書賬號中“拍手稱快”,並轉載了視頻。

還有一位外國網友,從短短1分鐘的視頻片段中,感受到世界格局的變動。“過去沒有哪個國家敢發出這樣的聲音,世界聽到了。”他如此感嘆。

此前報道:

歷經兩個甲子的“磨鍊”,120年後的辛丑年,一股“東風”,在寒冷的美國阿拉斯加,壓倒“西風”。

“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的這個(干涉別國內政)老毛病要改一改了!”

面對美國官員不講外交禮節,不行待客之道,楊潔篪主任和王毅國委背靠中國人民的發言,擲地有聲、字字鏗鏘,通過外交部高翻張京精準有力的翻譯,直擊美方痛點。

《那年那兔那些事》“神預言” 圖自社交網絡

許多中國網友一遍遍刷着錄像,眼眶溼潤。那外國網民是怎麼看這場可能載入史冊的談話的?

恨中國“粗魯”的有;怒美國“不爭”的有;慕中國“直接”、恨本國“不硬”的日本網友也有。“希望我們國家也能這樣……”日本雅虎相關新聞下最高點讚的評論想象着。

還有一位外國網友,從短短1分鐘的視頻片段中,感受到世界格局的變動。“過去沒有哪個國家敢發出這樣的聲音,世界聽到了。”他如此感嘆。

圖源:中國外交部

中國: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雖然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已於當地時間19日結束,但看過第一輪會議時對媒體開放階段的視頻錄像,許多網友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復。

“硬氣,豪氣,霸氣,解氣 ,服氣!”網友感嘆。中國各視頻、社交媒體平臺上,許多網友說自己“把視頻片段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紅了眼眶”。

19日,“兩個辛丑年的對比圖”刷屏。一邊是在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字儀式上,滿臉屈辱的清政府代表;一邊是面對美方傲慢施壓,中方代表底氣十足的反擊。

網友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圖片製作:觀察者網

西方:美國變“遜”了

路透社推特報道稱,美國和中國在拜登政府上臺之後的第一場中美高層對話上,互相猛烈指責對方的政策。

即使視頻經過路透社剪輯,還是有不少外國網民感到中方言辭鏗鏘有力。

有網民說,“中共官員登上美國的土地,當着面把拜登政府官員徹頭徹尾地羞辱了一番。這對國務卿布林肯的外交工作來說,是個糟糕透頂的開頭。希望拜登政府能從中吸取教訓。”

還有人說,“我覺得中方看出了(美方的)軟弱。他們的語氣已經不一樣了。”

許多外國網民對布林肯等官員的表現不滿。“看一下雙方的肢體語言吧:講話的時候,中方的人坐姿筆挺,敞開雙臂。但布林肯講話時頭低着,讀稿子。”

“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變得這麼遜、這麼弱了?”這位網民感嘆。

在美國有一定影響力的右翼媒體人邁克·切爾諾維奇(Mike Cernovich)看完“老虎楊”(老布什給楊潔篪的綽號)怒斥美方的視頻後深感擔憂,將片段上傳至推特,跟其他網友說,“看完這段吧,太兇殘了,完全壓制了美方(outclassed)。不妙啊,朋友們。”並將推文置頂。這條推特超過1.7萬點贊,6000多轉發。

“這對拜登的外交事務來說,是糟糕透了的48小時。”網民留言,“這是他們(中方)向我們發出的最直接的信號。他們不尊重這屆政府。普京今天還邀請拜登‘辯論’。”獲1000多點贊。

日本:希望日本也能這樣……

觀察者網注意到,平時厭華情緒高漲的日本雅虎新聞網評論區,這次在相關新聞下面,也有不少日本網民驚訝於中國的表現。

獲得最高讚的留言寫道,“真是相當直接的交鋒。希望日本也能這麼直接地(在外交場合)表達觀點。總是搞窩囊外交(腰抜け外交)的話,這個國家就算一直出錢,也無法贏得國際上的信賴和尊敬,於日本國家利益也無幫助。”

3月16日日美高層會晤,菅義偉向外交層面不對等的美國防長奧斯汀鞠躬(圖源:澎湃影像)

海外華人:點贊!

在海外視頻平臺上,少有國外媒體放出第一輪會議的完整視頻。有臺灣媒體公佈了時常67分鐘的錄像,以及楊潔篪首輪發言的完整版。

視頻吸引來不少海外華人。一位可能是澳大利亞第二代華人的網友十分激動,爲祖國的強大感到驕傲。“致敬楊先生,雖然大部分媒體不會全篇翻譯報道您的演說,但是全球華人華裔都看到聽到了!”

馬來西亞、西班牙的華人華僑,多地海外留學生也都來點贊。“雖然身在國外,但無時無刻不以一箇中華兒女(的身份)而自豪!”一網友評論道。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

天下“苦美”久矣,在推特上,一些中美之外的網民“圍觀”後,紛紛爲中國外交官點贊。

一網友看了視頻,立刻“粉”上了楊潔篪。“我喜歡這個外交官,他一發威(rocks),美方就被鎮住了。”

有網民感覺“時代變了”(times are changing)。他感嘆這是他這幾年聽到的“中國高官對美國最直截了當的回覆。”

有人跟評“他們說的每一句話,數十億雙眼睛看着、讀着,數十億雙耳朵聽着。這一時刻到來了,世界正在起變化。”

“確實,世界(上所有國家,無論立場如何),終於聽到了過去沒有哪個國家敢發出的聲音。”

當地時間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結束,楊潔篪和王毅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相關報道: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 請了與CNN、BBC過招的中國學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的同一天,都會進行集體學習。

這次也不例外。

據《新聞聯播》報道,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集體學習,主題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政知君注意到,從2017年10月開始,中央政治局已經進行了30次集體學習。

集體學習的內容有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等前沿科技,也有監察體制改革、民法典、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國歷史上的吏治等等。

此外還曾就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等進行過集體學習。

而在媒體傳播方面,十九大後中央政治局至少進行過兩次集體學習——一次是在2019年1月,聚焦的內容是“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另一次就是這次,聚焦的內容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關鍵詞:國際話語

不過,這兩次集體學習的形式並不一樣。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那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把“課堂”設在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線,採取調研、講解、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

而這次集體學習,則請復旦大學張維爲教授進行講解,提出了工作建議。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認真聽取了他的講解,並進行了討論。

習近平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

“要深刻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爲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有利外部輿論環境。”

在這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提到:

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要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闡釋

要注重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要倡導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

要更好發揮高層次專家作用,利用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臺和渠道發聲

要廣交朋友、團結和爭取大多數,不斷擴大知華友華的國際輿論朋友圈

要講究輿論鬥爭的策略和藝術,提升重大問題對外發聲能力

他說,“各級領導幹部要主動做國際傳播工作,主要負責同志既要親自抓,也要親自做。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國際傳播知識培訓,發揮各級黨組織作用,形成自覺維護黨和國家尊嚴形象的良好氛圍。”

曾一句話回擊CNN記者

張維爲,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張維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曾任職於中國外交部,擔任鄧小平等中國領導人的高級翻譯,走訪過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張維爲與“歷史終結論”提出者福山先生有過一場關於中國模式的著名辯論,他在辯論中準確預測了“阿拉伯之春”不久將變成“阿拉伯之冬”。

張維爲還曾參加了習近平於2016年5月主持召開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作爲政治學領域的代表就理論創新、中國話語建構和新型智庫建設等議題作了發言。

據《中國日報》報道,面對CNN等記者的犀利提問,張維爲曾多次給予漂亮的回擊。

“亞洲多數國家都複製了西方模式,你憑什麼認爲西方模式在中國就行不通?”面對CNN主持人扎卡里亞的犀利提問,張維爲用一句話,說出中國人制度自信的底氣:“因爲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發展得比其他亞洲國家加起來都要好!”

西方主流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報道不實事求是

政知君注意到,這幾年來,張維爲多次在節目中露面談及自己的主張。

在2020年2月,張維爲曾做客央視《一堂好課》,講述“全球外交下的中國話語”。

當時,他從自己1986年陪同喬石訪問孟加拉國、尼泊爾,以及1987年陪同鄧小平會見坦桑尼亞前總統、南方委員會主席尼雷爾等經歷入手,帶領觀衆回顧了新中國外交風雲的一些生動記憶。

在2014年,張維爲做過一個題爲《中國人你要自信》的演講,他在那次課堂上再度強化這一觀點:“讓我們把不自信的帽子送給我們的對手,實際上我們在國際交流中,就經常在這樣做。”

央視曾報道稱,西方社會的一些力量對中國報以偏見甚至敵視的態度,認爲中國的崛起是對世界秩序的威脅。

張維爲在德國參加一個論壇時就曾直面這一現象,“因爲西方的主流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報道不實事求是,帶着強烈的意識形態偏見和文化偏見,導致西方很多國家、很多民衆甚至很多專家學者對中國很不瞭解。”

再比如,2020年9月,張維爲出現在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節目中,那期節目的主題是“反擊西方偏見”。

當時,張維爲分享了他與BBC主持人的一場交鋒,幫助大家瞭解西方主流媒體對中國存在的一些偏見乃至敵意。

張維爲說,西方反華反共的話語是一種強勢話語,但本質上是紙老虎,因爲它代表的那一套制度安排正在全面走下坡路。

他說,“中國人有‘與人爲善’的文化,有給人面子的文化,西方是沒有的。所以我經常講,爲了更好地與西方交流,我們要學會與西方交鋒,交鋒之後往往才能更好地交流。當然,交鋒不是要你聲嘶力竭,中國人說有理不在聲高,交鋒在於把道理講清楚。西方文化是強者文化,它尊重強者,尊重勝利者,如果他提出一個挑釁問題,你不敢接招,不敢交鋒,你就輸了,你代表的國家也就輸了。”

“我覺得中國也確實到了這麼一個時候,對於誤讀中國,特別是惡意誤讀,該出手就出手,該調侃就調侃,該當頭棒喝就當頭棒喝,當然該和風細雨就和風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