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一家7口套現30多億,17萬股民被套牢,損失慘重!
前言
A股的喧囂與瘋狂,從來不缺造夢者和追夢人!
有人懷揣着“一夜暴富”的夢想,一頭扎進這波濤洶涌的資本市場。
最終卻只能帶着一身傷痕,黯然離場。
而那些製造了“財富神話”的人,
卻早已賺得盆滿鉢滿,
逃離了這片狼藉的戰場。
這些年,AI浪潮席捲全球,鴻博股份也搖身一變,
披上了“AI第一股”的華麗外衣,股價一路狂飆,
市值翻了幾番。
然而,狂歡之後,
留下的卻是巨大的虧損和17萬被套牢的股民!
這背後的故事,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震撼,也更引人深思……
“財富盛宴”的開端
時間回到20世紀末,那時候互聯網纔剛剛開始火熱。
但尤家人很快就察覺到了那個時代的機遇。
1995年,鴻博創始人,尤老爺子女兒尤玉仙、尤麗娟接班,姐妹倆帶領着家族企業鴻博,毅然決然地殺入了
彩票印刷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
當時尤玉仙眼光犀利,雷厲風行地選擇引進當時日本先進印刷設備。
這次投資無疑是值得的,使鴻博後來成功
拿下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機讀問卷的印刷訂單,
從此聲名鵲起。
鴻博印刷的業務版圖也迅速擴張,從彩票、稅票到有獎發票,幾乎壟斷了整個票據印刷市場。
2008年,趁着互聯網彩票的熱潮,
鴻博股份順利在A股上市,
成了當時大家熱議的“互聯網彩票第一股”。
而尤氏家族也憑藉着70%的高持股比例,成爲了資本市場的新人,擁有了數十億的財富。
可惜好景不長,由於各方面原因,鴻博股份的業績下滑的厲害。
爲了改變局面,尤玉仙、尤麗娟她們決定大膽轉型。
2017年到18年,鴻博股份花了10多億,先後買下一家手遊公司和一家通信公司,想趁手遊和4G火熱的時候“分一杯羹”。
然而,讓她們萬萬沒想到,這次轉型卻成了壓垮鴻博股份的最後一根稻草。
彼時手遊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各大廠商和熱門IP已經瓜分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當時5G時代也快要到來。
鴻博股份的這兩次投資毫無疑問都沒有成功。
更令人玩味的是,就在鴻博股份大舉轉型之際,
尤氏家族卻開始了悄無聲息的套現之路。
據官媒披露,從2011年到2021年,尤氏一家7口通過減持股份和分紅,累計套現超過30億。
圖片來源:風暴眼
尤其是2020年左右,那時尤氏家族還將手中剩餘的股份,全部轉讓給了一個名叫毛偉的年輕人,徹底離開了鴻博股份。
之後的鴻博股份如何了?
“AI第一股”的虛假繁榮
毛偉入主鴻博股份後,並沒有想着如何拯救這家風雨飄搖的企業,
而是將目光瞄準了當時正火熱的AI概念。
他深知,在這個“流量爲王”的時代,只要炒作得當,即使是一家業績平平的公司,也能搖身一變,成爲資本市場的寵兒。
22年8月,
毛偉宣佈和英偉達合作,成立了一個AI創新賦能中心。
消息傳出後,鴻博股份的股價就像坐上了“高鐵”,從6元漲到了45元,市值漲了好幾倍。
一時間,
“AI第一股”
的名號響徹整個資本市場,無數投資者趨之若鶩,紛紛涌入其中。
彼時很多股民歡呼不已。
然而,後來事實證明這場所謂的“AI合作”,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自從毛偉接管後,
鴻博股份已經連續三年虧損,
23年淨虧損更是達到了7000多萬。
更可怕的是,毛偉早就將自己手中的股份全部質押,跑去海外,而那位牽線搭橋的英偉達副總經理也被公司解僱。
後來,甚至就連毛偉的股份也被法院強制拍賣,導致鴻博股份沒有了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處境有點尷尬。
圖片來源:鳳凰眼
曾經轟轟烈烈的鴻博,就這樣落幕。
留下的,是17萬被套牢的股民和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誰來爲這場“財富盛宴”買單?
誰是背後的“鐮刀”?
在鴻博股份事件裡,尤氏家族和毛偉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們的行爲,反映了資本市場上某些企業家的貪婪和短視,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社會責任,將股市視爲“提款機”,肆意妄爲。
信息的不對稱也是導致股民投資失利的重要原因。
在信息時代,信息就是財富。
然而,對於普通股民而言,獲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信息解讀能力也相對較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發佈的虛假信息所誤導,從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如何避開“鐮刀”的鋒芒?
面對A股市場中層出不窮的這類現象,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避免淪爲“鐮刀”下的犧牲品?
投資股市有風險,還是要謹慎操作。
股民要保持理性的投資心態,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股市,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內幕消息”和“一夜暴富”的神話。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投資這事兒挺講究的,得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
大家可以學習相關的投資知識,瞭解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學會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行業發展趨勢等信息,
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才能更好地識別風險,
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警惕“問題公司”
一家公司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其治理結構。
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準時,要關注公司的治理結構,瞭解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管理團隊的背景和能力,以及公司的發展戰略等信息。
對於那些治理結構不完善、“問題纏身”的公司,要保持警惕,避免“踩雷”。
不被“故事”迷惑雙眼
A股市場從來不缺“概念”。
早期的“互聯網+”到後來的“元宇宙”和“人工智能”,這些新概念一波接一波,幾乎每次都引發市場的熱烈追捧。
要清楚,概念炒作背後往往藏着不小的風險。
很多公司可能只是爲了蹭熱點、炒股價,而並沒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或擁有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股民要警惕“概念炒作”,不要被那些花裡胡哨的故事所迷惑,要認真判斷其是否具備真正的投資價值。
爲“鐮刀”戴上“緊箍咒”
對於那些利用信息差、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爲,期望監管層堅決予以打擊,提高違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懾,維護資本市場的秩序和公平。
結語
A股市場的發展,
不僅關係到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還影響着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
類似尤氏家族的事例,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破壞了資本市場的生態環境。
咱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類事情的危害性,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維護資本市場的秩序和公平,爲A股的健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各抒己見。
本文內信源來自:
1.《一家7口套現20億?鴻博股份迴應:不存在違規減持的行爲》瀟湘晨報,2024年6月21日發佈;
2.《尤氏家族離場、一家7口套現20億?鴻博股份迴應質疑》第一財經,2024年6月21日發佈;
3.《風暴眼丨不是20億而是31億!一家7口套現,17萬股民懵了》鳳凰網《風暴眼》,2024年6月21日發佈,但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