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中漸開展 牛津:2024年晶片供應鏈將因GPU閃出亮點
臺、韓半導體業去庫存,成效差異明顯。資料來源:牛津經濟研究院/Haver Analytics
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去庫存成效,攸關晶片產業在2024年的表現。牛津經濟研究院21日表示,預計全球經濟將在2024年放緩,將與晶片週期的復甦同時發生,更不妙的是,來自外部需求的疲弱,將部分抑制電腦的更新換代需求。但由於AI大廠Nvidia把邏輯晶片GPU生產放在臺灣,對亞洲產生了直接影響,此項尖端技術的快速進步提供了一個優勢,找到小小的成長動力。
7月間,牛津團隊曾強調,晶片週期在今年早些時候觸底後的反彈不會很快。一般來說,由於晶片行業極高的固定成本,半導體週期很少是對稱的,這使得生產商只要能賺取邊際利潤就有動力繼續生產。 因此需求下降期間的高產量會產生庫存,價格和銷售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尤其需要注意,新冠疫情期間供應鏈問題引發的囤積行爲,只會讓高庫存累積的問題變得更加嚴重。該團隊分析,儘管有傳聞顯示去庫存已取得進展,但亞洲大型生產商的庫存水準,實際上仍然相當高。
雖然如此,牛津經濟研究院認爲,亞洲作爲世界晶片生產中心的地位「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受到挑戰,但需注意來自地緣政治衝突和內部政策的風險,以及中國大陸對晶片生產國有化,和在已開發國家新建工廠的雄心壯志都是潛在風險的一些新跡象。
牛津經濟研究院研究發現,亞洲區域製造中心的臺灣、韓國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國協ASEAN的經濟體彼此深度整合的晶片供應鏈,存在強烈相互依存關係,估計亞洲廠商也將因此共同經歷緩慢的復甦供應鏈。例如,臺灣和韓國是亞洲半導體供應鏈最大的上游參與者,在製造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擁有臺灣台積電、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等全球領導者。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新興經濟體,重點關注於價值較低的下游流程。新加坡處於獨特的地位,因爲它是亞洲的世界主要製造中心之一,其熟練的勞動力以及高效的物流系統吸引企業,尤其是在需要實現供應鏈多元化的情況下,近年出口方面的國內附加價值佔比迅速趕上臺灣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