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鏡,等一個“千元機時刻”
AI眼鏡,在2024年舉起了“復興”的大旗。
大模型改變的AI硬件中,智能眼鏡得到了
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人的背書。而產業界也如他們所願,帶來了一波智能眼鏡的文藝復興。尤其是Meta和雷朋合作的Ray-Ban Meta,拿下百萬級銷量,徹底點燃了科技界對AI眼鏡的熱情。
此後,華爲在智能眼鏡2搭載了最新的鴻蒙4系統和盤古大模型;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正式發佈了小度AI眼鏡;智能硬件公司Rokid也緊隨其後,推出了新一代AR眼鏡Rokid Glasses。
還有更多產品蓄勢待發,國外的微軟、蘋果、谷歌、三星,國內的小米、OPPO、vivo、騰訊、字節、魅族等,幾乎所有頭部科技企業都傳出了正在籌備或評估眼鏡項目的消息。
不過,經歷過谷歌眼鏡“掛羊頭賣狗肉”的一地雞毛,很多極客和技術愛好者都對這一波AI眼鏡復興將信將疑。
科幻感十足的智能眼鏡,這一次真能告別“電子垃圾”,踏上覆興之路嗎?復興的拐點,或許是千元機時刻的到來。
智能眼鏡,困在“週期律”裡
自從谷歌於2012年開創了智能眼鏡的先河,這一品類就一直困在硬件的“週期律”裡。
早期的新技術概念產品,受到極客和未來主義者的瘋狂追捧,出現爆火和泡沫。但由於需求模糊、技術尚不成熟、產品形態不明確,最終因功能雞肋,無法大規模普及,被大衆消費市場所遺棄,進入沉寂期,然後又隨着技術的更新迭代,進入到新一輪的泡沫和衰退。
很多新技術往往只有一次機會,泡沫破滅之後就失去了信譽,比如虛擬幣、量子XX。但智能眼鏡卻總會在AI技術有新突破的時候,又撓得巨頭和大衆心裡癢癢的。
十多年的潮漲潮落,智能眼鏡產業也曾留下一地雞毛,比如Google Glass不得不棄C從B,轉向商用場景;Snap Spectacles銷量慘淡;騰訊智能眼鏡乏人問津……但科技企業、極客和大衆總是願意給智能眼鏡一次機會,對它走進現實抱有期待。
這一品類到底有什麼特殊?
大概是因爲智能眼鏡,同時承載了人們對數實融合的美好想象,與近眼顯示類可穿戴設備的虛幻承諾。
生活在與現實世界平行的數字世界,一直是科技界和科幻愛好者所共同追求的夢想。讓人們不用通過智能手機,就能直接跟物理世界互動,又比VR設備要輕盈舒適,智能眼鏡被視爲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顛覆性產品。
除了谷歌,國內科技企業如百度,也曾在十年前就開始探索這一賽道。2014年世界大會上,就發佈過一款名爲BaiduEye的產品,通過語音或手勢進行搜索、翻譯。據媒體報道顯示,BaiduEye的負責人顧嘉唯在離開百度之後,也成爲智能硬件行業的連續創業者。
可見,智能眼鏡的獨特魅力,總會讓極客與科技愛好者們一次又一次地被吸引。
但受限於此前技術的不成熟,智能眼鏡在隱私保護、顯示效果、續航、功能等方面存在難以突破的瓶頸,無法真正在大衆消費市場兌現概念產品發佈會上的承諾,又讓人一次次失望。
困在硬件週期律裡的智能眼鏡,展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終於在大模型時代,等來了復興的拐點。
智能眼鏡+大模型的三條路線
大模型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智能眼鏡的人機交互體驗,在語音理解、AI功能實現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一改過去機器學習時代的人工智障弊端,重燃了大衆對智能眼鏡的熱情。
大模型與智能眼鏡的結合,在初期呈現出多條路線並進的趨勢。目前,主要有三條產品化路線:
第一條,簡單顯示的“AI+AR眼鏡”。
這類產品以雷朋和Meta合作的Ray-Ban Meta爆火,成爲風向標。產品形態上,將主板、計算平臺、光學顯示模組等核心組件,高度集成於傳統眼鏡上,佩戴舒適性最佳,同時兼具時尚性與功能性。疊加攝像頭、語音交互、多模態等AI能力,讓智能眼鏡的產品力有了顛覆式的變化。
百度AI眼鏡,傳統眼鏡品牌LOHO與閃極科技、科大訊飛共同打造的智能眼鏡,以及智能硬件公司Rokid推出的Rokid Glasses, Emteq Labs公司推出的Sense智能眼鏡等,都屬於此類。
與其他智能眼鏡產品形態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機交互方式採用語音形式。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喚起內置的基於多模態大模型打造的AI助手,跟AI進行互動,使用實時圖像描述、文本翻譯等功能。
比如百度AI眼鏡內置攝像頭,用於拍攝照片和視頻,支持與基於百度文心一言(Ernie)構建的語音交互,可以實現旅遊場景下的邊走邊問,運動場景下實時監測卡路里消耗,辦公學習場景下多語言翻譯。由於背靠百度,AI模型能力與Meta同爲全球第一梯隊,因此百度AI眼鏡也被認爲是Meta Ray-Bans的中國對標產品。
成立於2014年的Rokid,多年來在AR眼鏡領域已經沉澱了一系列硬件、操作系統、生態夥伴等資源,萬事俱備的情況下,也緊抓這一波AI眼鏡熱潮,推出了兼具AI視覺感知和AR顯示技術的Rokid Glasses。
具體來說,Rokid Glasses通過綠色 Micro-LED 衍射光波導方案,在鏡片上顯示綠色UI和文字。同時集成了3th.zuomengba.com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大模型,具備物體識別、文字翻譯、數學題解答、AI實時導航等功能。Rokid也在系統和算法層面做了大量工作,實現了軟硬件的深度結合與協同,讓大模型在AI眼鏡上提供更加流暢和穩定的體驗。
第二條,全綵顯示的“AI+AR眼鏡”。
此前,AR眼鏡已經在探索幾何光波導+LCoS全綵微顯示屏方案。這類方案的特點是高分辨率、色彩鮮豔,能夠與現實世界無縫融合,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視覺感受。比起第一種AI眼鏡的簡單顯示,這一方案與AI大模型相結合,能夠打造出更科幻的體驗感。
代表產品是Meta的Orion,區別於與雷朋合作的AI眼鏡Ray-Ban Meta,Orion採用神經腕帶與智能眼鏡進行手勢互動,通過多種手勢識別操作各類AI應用、虛擬相冊等。
全綵顯示技術與人機交互的挑戰,目前來看尚未完全解決。比如Orion的顯示效果,清晰度和距離仍然很難平衡,拉遠放大之後的清晰度就會下降,影響視覺觀感。而手勢交互方式,算法識別率仍不穩定,且需要較高的學習成本,除了剛需的高頻場景,不然用戶很難有耐心堅持使用。
第三條,XR顯示設備+系統級AI。
以蘋果Vision Pro爲代表,將XR混合現實設備與AI相結合,帶來顛覆性的空間智能體驗,是目前智能眼鏡品類中最具科幻感的一個。但問世以來,重量大(是方案1眼鏡重量的十倍)、易疲勞(佩戴30分鐘以上出現暈眩、眼疲勞)、使用頻率低(用戶少,缺乏黏性應用)、價格高(3499美元)等問題,也都使其侷限在極客、科技博主等小衆圈子,始終沒能走進大衆消費市場。有消息透露,蘋果正在研發類似路線一的AI+AR類眼鏡。
目前來看,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羣芳爭豔,大模型+智能眼鏡的主流形態正在穩固下來,那就是兼顧了重量、功能、價格的路線一“AI眼鏡”,正在吸引各大廠商加速佈局,將是智能眼鏡這一輪復興的主要形態。
AI眼鏡,在等一個“千元機時刻”
新硬件的產品形態穩定下來,大量科技企業、垂類企業甚至白牌代工廠都想參與進來,就會進入到百花齊放階段,推動市場的爆發式增長。AI眼鏡,大概率會重現智能手機領域的“千元機時刻”。
2014年,智能手機迎來了自己的“千元機時刻”。4G網絡開始普及,直板觸屏智能手機的形態穩固,供應鏈趨於成熟,更多消費者希望買到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由此催生了一個巨大的空白市場。無數品牌正規軍躍躍欲試,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將山寨機清理出市場,智能手機由此開啓了規模化普及。
AI眼鏡,也來到了“千元機時刻”的前夜。
一方面,市場需求與接受度有了顛覆式變化。大模型徹底重塑了智能眼鏡的實用性和功能性,實時AI翻譯、語音通話、AIGC、視覺理解等能力被部署到AI眼鏡,可以取代部分智能手機的功能,產品力走向消費級拐點。
此外,傳統智能終端如手機、平板、PC的格局已經很難撼動,很多中小廠商和開發者的創造力被釋放出來,智能眼鏡提供了技術創新和差異化競爭的機會。就像千元機時代品牌百花齊放一樣,AI眼鏡的產品豐富度會進一步提高,通過獨特功能和模型精調優化的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實用性有了,選擇多了,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會推動AI眼鏡的供應鏈進一步成熟,整體成本更加可控,在千元左右打開指數上升的拐點是極有可能的。
目前,Rokid Glasses的定價爲2499元,相對於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具有較高的性價比。百度AI眼鏡預計明年正式售賣,定價據說也在兩千元檔。此外,小米、中小科創公司也聞風而至,盯上了這個賽道……2025年,AI眼鏡的“千元機時刻”或許真的不遠了。
十年一夢,被視作智能手機下一代顛覆式產品的智能眼鏡,終於邁出了大衆消費市場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