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如何促進移動通信演進升級?院士專家共話5G下半場發展

“回首5G發展前半程,我國5G基站數、用戶數、用戶滲透率領跑全球,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已超越固定寬帶,5G創造的賦能價值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展望5G發展下半場,創新仍然是產學研各界面對的共同命題,需要在智能化、寬帶化、輕量化、主動適配等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和應用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如是說。

6月6日,在5G發牌五週年之際,2024移動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辦。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商用五年來,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5.6萬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14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本次論壇系統總結我國5G發展階段性成果與經驗,深入探討移動通信演進升級路徑與機遇。

中國跑出5G“加速度”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鬍堅波表示,自2019年6月6日5G發牌以來,我國紮實推進5G“建、用、研”協同發展,打出了技術、產業、網絡、應用發展“組合拳”,跑出了5G“加速度”。

在網絡方面,胡堅波介紹,我國5G網絡建設遵循“適度超前”原則,網絡建設全球領先,成爲數字中國建設堅實底座。截至2024年4月,我國5G基站總數達374.8萬個,佔全球基站數超60%,每萬人基站數達到26.6個。行政村通5G覆蓋比例超過80%,從“縣縣通5G”向“村村通5G”不斷延伸。

在技術方面,我國主導5G架構變革和系統創新,形成全球統一5G國際標準。我國提交5G標準文稿6萬餘篇,牽頭研究項目佔比40%,均居全球首位。持續引領5G增強技術標準演進,5G-A國際標準中牽頭項目數及標準提案數佔比超過30%。

在應用方面,胡堅波提到,5G已覆蓋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行業滲透率超76%。5G也已融入百姓生活,拉動新型信息消費創新升級。在產業方面,我國已構築涵蓋基站設備、通信芯片、終端和測試儀表等完整產業鏈,產業整體實力躋身全球前列。5G基站全球市場佔有率達55%,銷售超過75個國家和地區。終端市場中,我國5G手機累計出貨量佔全球市場達50%。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蘇少林指出,數字經濟的發展建立在堅實的數字底座之上。《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北京移動寬帶下載速率在全球被監測的169個城市中位列第二,固定寬帶下載速率在全球被監測的190個城市中位列第三,高水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支撐了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仍是產學研各界面對的共同命題

不過,當前,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深層次賦能各行各業的過程中,仍面臨着數據、算力和智能“三個鴻溝”的新挑戰。

中國移動市場經營部總經理邱寶華表示,需要不斷拓展“5G+”邊界,在持續提供高速泛在連接服務的基礎上,加快建設“網雲數智安邊端鏈”新型融合數智底座,推動數據跨行業、跨區域、跨領域的安全高效流通。

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無線及算力產品經營部總裁張萬春表示,新型工業化的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特徵日益凸顯。實現數字和網絡技術與工業場景的深度融合,需要解決碎片化需求與規模化服務之間的矛盾。

“5G半程仍需加力前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到,5G的潛力還有待挖掘。5G用戶滲透率及其在DOU(平均每戶每月上網流量)中佔比都超過50%,即5G用戶的DOU與4G用戶仍然相當。5G速度更快,單位流量資費更低,但因特色應用開發滯後,5G與4G相比流量增長潛能尚未釋放。5G技術進步與用戶體驗提升也有待形成閉環。

“展望5G發展下半場,創新仍然是產學研各界面對的共同命題,需要在智能化、寬帶化、輕量化、主動適配等方面積極開展技術和應用創新。”鄔賀銓說。

與AI全面融合成未來通信網絡演進的一個核心方向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5G國際標準爲5G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5G-A國際標準落地爲5G發展注入新活力,以AI和感知爲代表的多項6G基礎技術已經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

據聞庫介紹,5G國際標準已經進入5G-A階段。5G-A國際標準着重持續提升5G網絡能力和拓展新用例,開啓和AI的全面融合。“與AI的全面融合已經成爲未來通信網絡演進的一個核心方向。”

不過聞庫也強調稱,移動網絡的智能維度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5G-A系列設計爲6G使能強AI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從5G“輕智能”向實現6G“系統智能”轉變。

邱寶華介紹,隨着以大語言模型爲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重大進展,AI正由助力千行百業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爲支撐經濟社會轉型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將對全社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華爲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曹既斌表示,5G-A與AI大模型的應用與推廣,正在加速整個社會的智能化升級,形成同頻共振效應,並改變人的消費、車的使用、行業的生產模式。

論壇上,35個城市和地區聯合舉行“攜手開啓5G-A新時代”啓動儀式,積極推進5G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孫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