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紅踊躍度提升,多家公司擬分紅比例超30%

伴隨業績預告的陸續披露,A股已步入中報季,上市公司分紅情況亦隨之出爐。哪些公司籌劃中期分紅、給股民“發紅包”?又有哪些公司有望成爲分紅大戶?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A股共有113家上市公司公佈中期分紅計劃,涉及北新路橋、先惠技術等。本月以來,公佈中期分紅計劃的公司逐漸增加,僅15日晚間就有航材股份、艾森股份、奧浦邁等11家公司披露了來自實控人、控股股東等的中期分紅提議。

哪些行業是中期分紅主力?據第一財經梳理,以證監會行業分類統計,上述113家公司所屬行業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

哪些公司計劃大手筆分紅?從現金分紅比例來看,多家公司擬分紅比例在30%以上,丸美股份、東吳證券現金分紅比例分別爲60%和50%;從每股分紅指標來看,多家公司每股股利超過3元,在2023年年報季“10派10”之後,銀都股份今年中期分紅預案爲擬“10派5”。

值得一提的是,較此前幾年,今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紅的踊躍度明顯增加。目前公告擬中期分紅的公司家數已接近2023年實施中期分紅公司數量的近六成。

在新“國九條”強化現金分紅的指引下,業內預計年內上市公司分紅數量將增加。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強監管之下,上市公司分紅會更爲積極。他也提示稱,投資者需關注公司分紅的可持續性,評估其是否建立在穩定的盈利和良好的現金流基礎之上。

百家公司拋出中期分紅計劃

進入7月以來,公佈中期分紅的上市公司逐漸增多。僅15日晚間,就有11家公司“扎堆”公告分紅計劃。其中,先惠技術、優利德均擬每10股派3元,宏華數科、益豐藥房擬每10股派2.98元和2.5元。

7月16日盤後,又有多家公司公告了中期分紅計劃,涉及愛科賽博、賽倫生物、索辰科技、逸飛激光等。

進展方面,上述已披露中期分紅計劃的113家公司,方案進度大多處於董事會預案披露階段,數量達82家,佔比超七成;另有18家公司處於股東提議階段,12家已獲股東大會通過。

對比來看,較此前幾年,今年上市公司中期分紅的踊躍度有所增加。截至目前,A股共有113家上市公司公佈中期分紅計劃。這一數字已接近2023年中期分紅上市實施公司數量的近六成。

數據顯示,近三年(2021年至2023年),實施中期分紅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爲186家、138家、194家。

田利輝認爲,在上市公司業績改善和盈利提升的基礎上,上市公司分紅數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監管政策的有效引導。

“同時,在價值投資理念的引導下,投資者越來越重視現金回報,上市公司爲了吸引和維護投資者,更好開展市值管理,會主動增加分紅。”他提到。

聚焦此次的中期分紅,哪些行業是中期分紅主力?

從目前已拋出中期分紅計劃的百家公司來看,以證監會行業分類統計,排在前三位的行業是專用設備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公司家數分別爲11家、10家和10家。此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也均有5家以上A股公司擬分紅。

哪些公司計劃大手筆分紅?從分紅比例來看,丸美股份中期現金分紅比例達到60%,東吳證券、老百姓分紅比例達到50%,國電南瑞分紅比例40%。

從每股分紅的指標來看,在2023年年報季“10派10”之後,銀都股份今年中期分紅預案是爲擬“10派5”。另有多家公司每股股利(含稅)超過2元,麥瀾德擬10派4、優利德擬10派3。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行業提前開啓了分紅大潮,多家銀行、券商在此前兩月已拋出中期分紅計劃。

據公開數據,截至6月18日,已有26家上市券商計劃進行中期分紅,在上市券商中佔比六成,其中國金證券、海通證券、首創證券等10家券商的相關議案已通過股東大會。

預計上市公司分紅將更積極

今年以來,監管出臺多項政策,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分紅力度。

證監會3月15日發佈的《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提到,要推動一年多次分紅,引導優質大市值上市公司中期分紅,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今年4月,新“國九條”明確要求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要求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並實施風險警示。同時,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

按照要求,A股上市公司應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田利輝預計,監管之下,上市公司分紅會更爲積極。他同時提到,強化現金分紅監管會促使公司改善治理結構,提高財務透明度和運營效率,注重資本的有效配置和使用效率,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不過,田利輝也提示稱,投資者需要切實關注公司分紅的可持續性,評估其是否建立在穩定的盈利和良好的現金流基礎之上。

“如果未來分紅無法持續或增長,會引起股價波動。同時也要看到,分紅會減少公司的內部資金,影響公司未來擴張和再投資的潛力。”他表示,上市公司分紅不應以犧牲公司的財務健康和償債能力爲代價,投資者需要評估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