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南水北調改變了什麼?憑啥被稱爲我國千年來最偉大的工程?
3月18日,新華社發文,宣佈了我國南水北調的“光輝戰績”。南水北調的累計調水量,已經突破了700億立方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項工程的成功,對我國又意味着什麼?
南水北調的主要供水線路,目前是東線和中線。這兩條線路於2014年開始通水,截止到2024年3月18日,已經給北方各地供應了700多億立方米的水,這幾乎相當於黃河一年半的水流量了。
從效果上來看,南水北調工程給沿線7省市的1.76億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潔淨水資源。
就拿北京市來說,南水北調工程給北京供應了70%的水,極大的緩解了密雲水庫的壓力。正所謂北京市民的10杯水中,就有7杯來自南水北調。
除此之外,像天津、鄭州、石家莊等城市,也是南水北調工程的受益者,該工程給這些北方城市提供了75-100%的水資源。假如南水北調工程一停的話,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關於爲何要開展這項工程,還得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2年,毛主席曾來到黃河流域視察。在此期間,毛主席頗爲感慨的表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從南方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當然了,毛主席的話並不是誇誇其談。從實際情況來分析,如今北方各省市的缺水現狀,確實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
就拿黃淮海流域來說,生活着4.4億人口,但水資源僅僅只佔全國的7.2%。這點兒水根本就不夠當地人喝,更何況是用於工農業生產了。
此外,相對於南方而言,北方的水質普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需要從南方借點水,這樣才能緩解北方的用水危機。
於是乎,轟轟烈烈的南水北調工程,就這樣上馬了。
南水北調工程,一共分爲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的起點在揚州,終點在天津。線路涉及範圍,涵蓋江蘇、安徽、山東、河北、天津五個省市。
截止到2022年,東線工程已經爲北方地區供應了142億立方米的水。其中生活和工業用水佔到了66億立方米,農業用水佔到了76億立方米。綜合來看,供水效果還算不錯。
至於中線工程,則是從丹江口水庫進行引水,終點站在北京。中線工程每年可以向北方地區輸送95億立方米的水,幾乎都相當於1/6條黃河了。
截止到2022年,中線工程的累計調水量,達到了531億立方米。可見,就調水量這方面,中線工程明顯優於東線工程。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問了,不是有三條線路嗎?那西線工程去哪兒了?
嚴格來講,西線還在開發當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也是因爲西線工程地處青藏高原,其海拔高,地質構造複雜。再加上緊鄰地震帶,所以時不時還會遭受地動山搖的侵擾。在這種地方做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按照有關專家的介紹,想要把西線工程給做起來,需要修建大量的200米以上高壩,以及無數100公里以上的隧道。其消耗的資金量,幾乎都可以用來重修高鐵了。
從相關資料上來看,西線工程2002年的預估成本,高達3000億人民幣。如果再加上生態保護的話,5000億都打不住。除了建設成本以外,西線工程每年的預估維護成本,也高達400億。
由此可見,要想徹底把西線工程做起來,幾乎難於上青天。也正因如此,所以這條線路目前還處於研究當中。至於啥時候能開工,就有待商榷了。
說到這裡可能又有人會問了,在修建南水北調工程的時候,爲啥不採用地下管道?而是採用蒸發量極大的露天河道?
更何況,這些露天河道可能還會受到污染,萬一有人往河裡排污啥的,北方市民喝的水不就糟蹋了?
南水北調爲啥用露天河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南水北調工程爲啥不採用管道?這樣不就能讓水資源更潔淨了?而且還能防止大量的水分蒸發。
之所以不用管道而用露天河道,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使用管道的成本比較高。就拿中線工程來舉例,它全長將近1430公里。如果用管道進行全面鋪開的話,對水管材料的需求量是極大的。鋪設這麼多的管子,幾乎都能再造一條中線工程了。
此外,由於需要挖掘更深的地下坑道,所以挖掘成本也會隨之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動用更多的工程器械,比如盾構機等。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成百上千臺盾構機,在地底下到處挖洞,從南打到北,是一種什麼感覺?
除此之外,像管道的後期維護,也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
在管道使用期間,每天24小時,都得保持接頭密封,無縫隙,以防止漏水現象發生。一旦到了冬天,還得擔心水管會不會被凍爆?會不會破裂?畢竟像北方這種嚴苛的寒冷氣候,待過的都懂。
還有就是像水管的老化問題,也得投入資金來維護,比如對舊水管進行更替啥的。所以光是從成本方面來考慮,管道項目就難以開展。
其次,就是管道項目的施工比較難。在此期間,你如果途徑山脈,就得穿山而過。如果遇到落差比較大的河流,還得修水泵站。在某些地域,底下可能還遍佈着碎石。
像這些問題,都得依靠複雜的工程技術才能解決,其難度甚至都不亞於西線工程了。可見,管道項目確實不可取。
相反,採用露天河道的話,優勢就比較明顯了。首先,露天河道的挖掘成本低,維護成本也低,這個自然不必多說。
其次,露天河道一旦修建起來,就能給周圍的河流進行補水,起到一個貫通溝渠、儲水調劑的作用。再說了,露天河道蒸發掉的那些水,它也沒浪費掉,最後還不是通過降雨降下來了?
可見,露天河道纔是南水北調工程的最優選。如果一定要採用管道供水的話,那跟在長城貼瓷磚有什麼區別?有那份閒心,還不如在珠穆朗瑪峰上修個電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