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億元 央行開展期限3個月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記者黃盛)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11月29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佈了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業務公告。公告表示,2024年11月央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8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爲3個月(91天)。

據記者瞭解,這是央行第二個月開展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此前的10月28日,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豐富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央行決定從即日起啓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操作對象爲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過1年。10月31日,央行在其網站公告表示,2024年10月人民銀行以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方式開展了5000億元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期限爲6個月(182天)。

所謂買斷式逆回購,是指債券持有人(正回購方)將債券賣給債券購買方(逆回購方),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以約定價格從逆回購方購回相等數量同種債券的交易行爲。這種交易方式的特點是債券的所有權在逆回購期間完全轉移給逆回購方,正回購方在到期時必須以約定的價格贖回債券。回購標的具體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等。

“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實現了債券押品的過戶,有助於提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安全性和國際化水平。”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作爲押品的債券不再凍結在資金融入方的債券賬戶,而是劃轉到資金融出方的債券賬戶。此舉可在一定程度上盤活債券資產,在違約等極端情況下保障央行資金安全,並帶動全市場買斷式回購業務發展。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買斷式回購相對於質押式回購,最大的不同是債券的所有權在交易中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央行在回購期間擁有相應債券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這將提高標的債券的流動性。

中國銀河宏觀團隊分析認爲,“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操作”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可能意在配合中期借貸便利(MLF)數量的逐漸縮減。採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表明操作的目的主要在流動性的投放,而非承擔政策利率的作用。買斷式回購相對於質押式回購,最大的不同是債券的所有權在交易中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央行在回購期間擁有相應債券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這將提高標的債券的流動性。

華西宏觀固收團隊表示,買斷式逆回購對股債均偏利好。對股市而言,買斷式逆回購增加了央行持有的債券規模,使得其未來有更多國債通過互換便利工具換給非銀金融機構,使得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規模擴容在操作上的可行性提升,有利於股市增量資金的流入。對債市而言,央行的工具箱越豐富,單一工具彈性越足,央行在給投放的時候顧慮可能就會越小。未來面對極端政府債供給,央行投放流動性的靈活度會更高、調控也會更加精準,有利於熨平資金面波動。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推出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可更好對衝年底前MLF的集中到期,同時有望帶動全市場買斷式回購業務發展。一方面,Wind數據顯示,11月、12月各有1.45萬億元MLF到期量,達到目前MLF餘額的40%。再疊加政府債券發行、年末現金投放等,屆時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面臨較大補缺壓力。另一方面,相比於貨幣市場主流的質押式回購,買斷式逆回購可以實現債券押品的過戶,有助於提升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安全性和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