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千多非處方藥2019年底「強制換裝」 少標6大資訊將開罰
食藥署今年3月正式公告「西藥非處方藥仿單外盒格式及規範」,提供民衆與國際規格相似的藥品外盒與清楚易懂的仿單,市面上7000多項非處方藥品,預計將於2019年12月31日全面改裝完畢,最快同年4月1日起,所有產品皆需「換新裝」。屆時若被查獲應標未標,最高可依《藥事法》第92條,處3萬~200萬元罰鍰。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連恆榮表示,本次換裝的亮點共有3項。在仿單部分,所有部分都應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先說明藥品的用途與使用前應該要知道的內容、如何使用,及使用後若感到不舒服,應如何處理。
在外盒部分,爲了避免消費者在選購藥品時還須四處翻找藥品重要資訊,規定在藥品外盒最大面積處,須標示有效成分及含量與其他成分(賦形劑)、用途(適應症)、不得使用族羣、用法用量、類別、諮詢專線等6大項資訊,且字體不得小於電腦字體7號字,以提高閱讀的便捷性。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連恆榮。(圖/記者嚴雲岑攝)
此外,爲了讓視障族羣或銀髮族也能順利閱讀藥品,換裝後的藥盒,也增設了QR Code讀碼軟體掃描功能,有需求的民衆只要一掃,就能迅速「聽到」品名、用途、用法用量,也會在智慧型手機上呈現藥品劑型及形狀,方便視障族羣在使用藥品前能夠再次確認藥品種類,降低錯誤用藥機率。
連恆榮說,自3月正式公告起,已有口內膏、防蚊液等5項藥品完成換裝,另有10多項藥品審查中。漂亮新裝上路,食藥署仍要提醒民衆,「生病看醫師,用藥問藥師」,在使用非處方藥前,應先諮詢藥事人員,並充分閱讀藥品仿單,遵循仿單說明使用,倘若症狀未改善或有惡化之虞,則應立即停藥就醫,以確保用藥安全及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