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整修再相遇 史博館2月21日對外開放

國立歷史博物館7日舉辦「在這裡,與大家相遇」揭牌儀式,史博館館長王長華(左三)、文化部長史哲(右三)與專家一起揭牌,並共同開啓史博館紅色正門,象徵史博館宣告開館。(劉宗龍攝)

歷經近6年的整修,國立歷史博物館(史博館)7日在正門廣場前舉辦「在這裡,與大家相遇」揭牌,在即將滿70歲前夕,由文化部長史哲、史博館館長王長華共同推開因整建而關閉的紅色正門,宣告開館。接下來將於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史哲表示,史博館從過去日治時期的迎賓館到臺灣第一座公立博物館,自己在史博館也有着兒時記憶,「這裡不僅是歷史博物館,它本身代表的就是臺灣歷史的進程」。史博館館長王長華引常設展展名「在這裡,與大家相遇」,期盼以「大家」爲凝聚力量,呈現史博館與臺灣社會70年來共同經歷的社會文化變遷。

史博館整修費時多年,傳統建築彩繪工藝畫師莊武男62年前即爲史博館大門畫下門神,揭牌前仍持續檢視、修補。他表示,如今使用的顏料也維持傳統,修復如舊。

整建後的史博館增加了261.77坪,傳統建築研究者李幹朗指出,此次將原本無開放使用的5樓向公衆打開,規畫了「雕築史蹟—探索史博建築之美」特展,包括呈現出整建工程前期作業期間,意外發掘到的日據時代迎賓館遺構及榴木等殘件,史博館還爲此調整修復工程。

爲此次重新開館,史博館將展出所珍藏最大量具備文資身分的「國寶」及「重要古物」,3樓常設展《在這裡,與大家相遇》精選典藏文物110件,展出運臺古物及戰後日本歸還文物最重要三件國寶《蟠龍方壺》、《獸型器座》、《金柄銅短劍》;馬白水專區展出的《太魯閣之美》爲總寬1656公分的巨幅之作,2005年由文化部指定爲「重要古物」,此次展出24聯屏當中的12幅並定期更換。

史博館爲華人世界擁有最多南張北溥作品的博物館,開館特展《筆墨豐碑—史博館藏之書畫重寶》於1樓及2樓展出,亮點作品包括史博館修復後首次面世的林玉山大師作品《黃牛》、倡議標準草書的于右任大師晚年最重要作品《建館記》、張大千的發墨大作《夏山雲瀑》與《深山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