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海退休廳長找到沂蒙啞婦,跪地喊道:救命的娘,我來了

1995年,山東沂蒙山區,一位名叫明德英的老人被病魔奪走了生命,消息傳到上海後,退休幹部莊新民老淚縱橫,聲音哽咽地說:“娘,您走了!”

莊新民讓兒子前往沂蒙山區送老人家最後一程,而他則在家設了靈堂,朝着沂蒙山區的方向跪拜。

兒子回來後,莊新民詢問了老人家的葬禮情況,隨後交代兒子說:“以後每年老人家的忌日,都要去沂蒙山掃墓,老人家的救命之恩,我無以回報啊!”

那麼,這位明德英到底是什麼人?爲何會讓上海退休幹部如此敬重呢?他們之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明德英是山東沂南縣岸堤村人,出生於1911年的她,是一個苦命人,她幼年喪母,十幾歲時因爲患病又變成了聾啞人。

父親去世後,明德英一度靠乞討爲生,村民可憐她,經常給她一些吃食,雖然明德英不會說話,可老鄉們的恩情,她一直牢記於心。

到了結婚的年紀,在老鄉們的張羅下,明德英嫁給了同樣苦命的李開田,他們沒有田地,就靠給地主家打零工維持生計。

後來在村裡負責人的提議下,明德英夫婦就成了村裡的守墳人,報酬就是一些糧食,明德英夫婦非常感動,經常幫村民們幹些雜活。

抗戰爆發後,明德英的家鄉也不幸被波及,雖然又聾又啞,可明德英也深知日軍乾的壞事,對他們恨之入骨。

但凡村裡有負責人組織婦女們爲前線戰士縫衣服、做鞋子,明德英都會積極參加,其丈夫李守田還曾參加過救治傷員的活動。

國難當頭,有人捐錢捐物,有人奔赴前線,以身殉國,明德英夫婦也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抗戰,雖然他們沒有文化,但也知道堅決不做亡國奴的道理。

時間來到1941年,此時全面抗戰已爆發四年有餘,日軍所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夢想也已徹底粉碎,日軍終究低估了國人抗日之決心。

到了11月,日軍爲了儘快結束戰爭,開始對我軍各個根據地發起大掃蕩,楊言要將革命根據地變成無人區。

11月3日晚,一場包圍與反包圍戰在山東縱隊司令部所在地打響,這是一場極其慘烈的戰鬥,爲了粉碎日軍的包圍計劃,我軍做出了分散突圍的戰略部署。

年僅16歲的莊心民也參加了這場戰鬥,當時他奉命引開一小股日軍,憑藉對地形的熟悉,莊新民成功將日軍引到了一個深巷子裡。

但在最後跳牆時莊新民不幸暴露,右臀和右肩連中兩槍,心裡一個聲音告訴他:“一定要堅持住,否則就死路一條,我還要繼續打鬼子呢!”

憑着這份信念,莊新民一路跑到了莊稼地,有兩個日本兵一直緊追不放,就在莊新民感覺快支撐不住時,他突然看見不遠處有一個茅草房。

茅草房就是明德英的家,此時她抱着孩子在屋前曬太陽,幾乎是同時,她也看到了渾身掛着血跡的莊新民。

一看是八路軍小戰士,明德英三步並坐兩步跑到了他跟前,莊新民用盡全身力氣說了一句:“大娘...後面有.....有日本兵!”說罷,莊新民就失去了意識。

雖然聽不見聲音,但明德英預感到後面肯定有追兵,她趕緊將莊新民背到屋內並藏在了角落裡,還在他身上蓋了一堆雜草。

不一會兒,兩個日本兵果然出現在明德英家門前,當看到給孩子餵奶水的明德英時,他們窮兇極惡地問:“看沒看到八路軍!”

明德英用手比劃着,一看他是聾啞人,日軍不想浪費時間,他們又探頭向屋內觀察,見茅草屋內又亂還散發着孩子的屎尿味,頓時捂住鼻子了並嫌棄地走開。

一直到日軍徹底消失,明德英才趕緊跑進屋,此時莊新民已處於半昏迷狀態,他呼吸微弱,嘴脣發白,渾身顫抖着。

明德英趕緊解開了衣襟,她選擇用乳汁救莊新民,看着乳汁滴進小戰士的嘴裡,明德英懸着的心才放下。

李開田到家後,擔心日軍卷太難重來,夫妻倆又趕緊將莊新民送到附近的空墳,那天夜裡,夫妻倆沒有閤眼,不停地給莊新民擦傷口。

一直到確保日軍不會折返,明德英夫婦纔將莊新民擡到屋內,此後一個多月,莊新民就留在明德英家休養。

儘管家裡一貧如洗,但爲了莊新民儘快恢復健康,明德英夫婦還是傾盡所有,家裡僅有的雞蛋和小米都拿來給莊新民滋補身體。

看着冒着熱氣的小米粥,再看看瘦弱的明德英夫婦,莊新民怎麼也喝不下,他含淚說:“我還年輕,慢慢會恢復了,這些粥我們一起喝!”

明德英着急地比劃着:“你身上有傷,不吃點好的怎麼能行!”情急之下,明德英竟然落下了眼淚,爲了不讓恩人着急,莊新民含淚將小米粥和雞蛋吃下。

在明德英家的那段時間,莊新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他感覺明德英夫婦和自己的父母親毫無差別。

雖然他們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身體恢復後,爲了抗日,莊新民還是踏上了尋找部隊的路。臨別前,明德英向他比劃:“不管到什麼時候,這裡都是你的家!”

莊新民深深鞠躬,向恩人表示感謝,此後他跟着部隊南征北戰,但只要有空閒時間,他就會想念明德英夫婦,他對戰友說:“那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明德英夫婦也時刻掛念着莊新民,尤其擔心他的安危,期間,明德英反覆還救了一個年僅18歲的小戰士,雖然他們貧窮,但內心善良,他們也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萬千大衆。

儘管他們手無寸鐵,也不能上陣殺敵,可他們卻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參與抗戰,他們有一尺布也會給八路軍做衣服,有一粒米也會給戰士們補身體。

正是因爲軍民一心,在武器和後勤保障等諸多方面不如敵人的情況下,我們硬是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建國後,莊新民被安排到上海工作,雖然官至廳級,但莊新民從未忘記過沂蒙山區的“娘”,通過和地方聯繫後,終於有了明德英夫婦的消息。

得知二老身體健康,莊新民很欣慰,他很想盡快去沂蒙山看望恩人,可公務纏身,他只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和二老保持密切的聯繫。

除此外,莊新民還經常給明德英夫婦郵寄營養品,哪怕自己家裡不富有,他也要保證明德英夫婦可以吃得更好一些。

六十年代,莊新民寫信說,讓二老前往上海“養老”,當時明德英身體不適,只李開田一人去了上海。

見到李開田那一刻,莊新民趕緊跑過去擁抱,聲音哽咽地叫了一聲:“爹!”之後的日子,不管莊新民多忙,都要回家陪李開田吃飯,每週還會抽空帶老人家去上海轉轉。

莊新民很想讓老人家多住一段時間甚至長住,可因爲不適應大城市生活,李開田還是選擇了回家。

到家後的李開田,嚮明德英講述了在上海期間,莊新民是如何照顧自己的,明德英很感動,她比劃着:“新民是懂得感恩的人,不愧是我們的兒子!”

不過莊新民和明德英再次重聚,卻是在1985年。

這一年,爲國家忙碌大半生的莊新民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處理完所有事情後,他立即帶着家人來到了想念了幾十年的沂蒙山。

當看到滿頭銀髮的明德英時,莊新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跪在恩人面前,叫着:“娘,兒子回來了!”

雖然明德英眼睛有些模糊,可還是認出了莊新民,她激動地比劃着:“兒子回來了,娘想你啊!”隨後這對有着特殊情感的“母子”抱頭大哭。

這次相聚後,只要有時間莊新民就會前往沂蒙山看望老母親,雖然明德英的世界是無聲的,但她能夠感受到莊新民的孝順。

後來莊新民身體不方便,就讓兒子繼續去探望明德英,還讓兒子陪“奶奶過年”,儘管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們卻是世界上最親的人。

這份親情,是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感情,是軍人和百姓之間難以用言語來形容的情感,它絲毫不輸於血緣。

時間倒回到1941年,那天下午,明德英將自己的乳汁滴進了莊新民的乾枯的嘴巴里,莊新民感受到了來自母親般的愛和溫暖,他在心裡默默地說:“娘,您永遠都是我的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