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小切口打開醫防融合大門
來源:媒體滾動
□ 本報記者 安 瑩
推進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爲中心”轉變,醫防融合是有效抓手。一方面,大醫院的公共衛生科如何突出重圍“刷足存在感”,另一方面,醫防融合在基層如何打造慢病管理新防線?近年來,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在“防”字上下功夫,試點創新,多措並舉,推進醫防融合機制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提升醫院公共衛生科的“存在感”
說起醫院的“公共衛生科”,很多人會疑惑,這個科有醫生嗎?起到什麼作用?一連串的疑問也說出了南醫大二附院公共衛生科科長李亞男這一年半來工作的重心:“刷存在感”,讓大家瞭解公共衛生科不僅僅是防傳染病,更是“醫防融合”的重要陣地。
2021年6月,省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推進二級以上醫院設置公共衛生科的通知》,明確醫院公共衛生科設置要求,文件的出臺,爲推進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來到公共衛生科之前,李亞男是護理部的科部長,管着二十幾個科室。2023年,她角色轉變,醫院成立公共衛生科,她也成爲一名“公衛人”。最開始,李亞男發現,包括很多醫生在內對公衛科的工作都不瞭解,依舊停留在“傳染病上報”層面,公衛和一線臨牀工作存在脫節現象。李亞男說:“這就是我一直在‘刷存在感’的原因,首先要讓同事們認識並重視公衛科所擔負的醫防融合工作的重要性,不是給臨牀醫生加派各種任務,更多的是以服務爲抓手,主動走到臨牀上。”
“利用科室業務學習的時間,公衛科開始針對傳染病高發的情況進行宣教培訓,比如夏季腸道傳染病高發,我們會到消化科宣教,這種病例和臨牀結合的方式也受到了醫生的歡迎。”漸漸地,公共衛生科的諮詢和求助電話也多了起來,醫生們在問診時,遇到一些傳染病症狀,把握不準或者沒有現成的檢驗手段時,都會找到公共衛生科尋求解決方案。李亞男也會第一時間對接疾控幫助臨牀進行標本檢驗,發現傳染病,最快速度進行防控。“公共衛生科的職責之一就是要與臨牀醫生並肩做好傳染病預警的‘吹哨人’。”李亞男說。
2024年3月,省疾控醫防融合派駐人員擔任南醫大二附院公共衛生科副科長,同時派駐的試點醫院還有江蘇省人民醫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江蘇省傳染病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七家醫院。疾控人員派駐醫院公共衛生科,也提出了新命題:如何立足醫防融合,強化防治能力建設,提高健康服務的質量?
“‘童’暢呼吸,助力成長”行動就是公共衛生科的進一步“破圈”。李亞男介紹,兒童睡眠時出現張口呼吸、打鼾,甚至憋氣等症狀,稱爲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長期張口呼吸會形成“腺樣體面容”,嚴重的病例會發生兒童認知缺陷、生長髮育遲緩等問題。公共衛生科和耳鼻喉科積極加強業務和工作協同,開展了兒童睡眠健康篩查活動,由二附院的專家進行科普講座,點對點進行臨牀診斷並給出診療意見。經過篩查和治療後,不僅孩子的症狀得到改善,很多家長都成爲南醫大二附院耳鼻喉科的忠實“粉絲”。
醫院公共衛生科的發展實踐也讓李亞男體會到,醫防融合是一個創新工作,充滿挑戰,三甲醫院還應更注重爲百姓提供連續、綜合的診療服務,才能夠讓更多人享受到高質量的健康服務。
記者瞭解,目前,全省352家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部成立公共衛生科,按照三級醫院不少於5名、二級醫院不少於3名推進公共衛生人員配備;1526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設立預防保健科,公共衛生人員佔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普遍達到25%以上;21082個村(居)委員會全部設置公共衛生委員會,爲推進醫防協同、醫防融合試點夯實了工作網底。
“臨牀醫師+公衛醫師”新門診亮相
“要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推進基層多病共防、多病共管和醫防融合服務,開展傳染病防控醫防協同、醫防融合創新試點,開展探索賦予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試點。”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對基層醫防融合能力提出了上述要求。
如何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江蘇各地在“醫防協同”新型服務模式上進行了積極探索。
2023年10月至今,揚州先後與7家市直公立醫院共同開設高血壓、慢阻肺、肺結核、免疫規劃、戒菸控煙、近視防控、脊柱側彎等3大類7個醫防融合MDT門診。
揚州的小楊今年三十幾歲,但是血壓卻很難控制。小楊平時喜歡熬夜,抽菸喝酒也已經多年了。由於生活不規律,他的體重達到了200斤。在得知揚州大學附屬醫院開設了“高血壓防治醫防融合聯合門診”後,小楊特地掛了號,來到診室,“臨牀醫師+公衛醫師”的組合爲他進行了仔細問診:主任醫師于海洋正給前來就診的患者進行檢查,另一診室是揚州疾控中心慢性傳染病防制科主管醫師時巧梅,她根據醫學診斷,對患者進行了健康宣教。
對於一般人羣來講,血壓達到140/90mmHg就已經是高血壓了,而小楊這樣大體重還生活不規律的,更需要格外警惕。時巧梅提醒他。就診後,小楊對這種診療模式點贊,“一次掛號,兩位不同領域的醫生爲我看病,並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診療和健康管理方案,感覺特別好。”
醫院爲何要開出醫防融合“新門診”?揚州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長解曄介紹,“臨牀醫師+公衛醫師”雙坐診模式,將醫療與預防相結合,爲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統、連續的服務。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王葦介紹,聯合門診的建立,爲患者提供了規範的治療方案和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也爲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借鑑和經驗。而聯合門診是全面掌握高血壓健康管理的全生命週期工作,期望在臨牀醫生與公共衛生醫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實現對心血管疾病全生命週期的管理。
堅持“防”在前,突出“治未病”,管好全週期。今年,南通市通州區20家基層慢性病醫防融合門診陸續開診,切實踐行從“重治輕防”到“防治兼顧”,從“各自爲陣”到“醫防融合”。
走進南通市通州區平潮中心衛生院慢性病醫防融合門診,統一規範的背景標識、內容豐富的宣傳展板、功能齊全的篩查設備、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一一映入眼簾。
據介紹,通州區基層慢性病醫防融合門診,統一硬件標準,規範服務流程,設立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復等4個個性化服務包,基層慢性病醫防融合門診提供“篩、防、治、管、康”全流程服務,不僅有助於降低慢性病的發病率、併發症發生率,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提升其生命質量,有效提高百姓幸福感和滿意度。江蘇省疾控中心醫院公共衛生管理辦公室主任王福如介紹,新型醫療服務模式的探索,釋放“1+1>2”協同效應,疾病治療與健康教育同步,使“醫中有防”理念具象化。
讓三方受益,省內首創“醫防體”新模式
如何把預防真正落實到醫療服務之中,讓醫防融合真正落地?常州市武進區自2022年6月公衛“牽手”醫療後,探索出了一條疾控、醫院、患者三方受益的“醫防體”新模式。
“打破醫防間壁壘,做實醫防融合難度不小。”常州市武進區衛健局副局長周義紅說,“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武進區積極探索,摸着石頭過河,根據基層醫療機構提供的需求清單和疾控部門提供的解決問題清單,通過小切口打開醫防融合的大門。”
常州市武進區寨橋衛生院擔負着轄區3.1萬名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在武進區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寨橋衛生院以轄區內常見病和多發病爲重點,探索開展“消化道腫瘤高危人羣篩查和健康干預項目”“糖尿病高危人羣篩查和干預項目”“心腦血管疾病綜合防控項目”3個醫防融合項目。慢病防控是疾控中心的傳統強項,醫防聯合體成立後,通過“以項目促醫防融合”的機制,雙方的聯合找到了結合點。
比如,消化道腫瘤的發病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疾控中心有相關患者的資料。利用疾控中心的數據,加上家庭醫生團隊的入戶調查,有效提高了高危人羣篩查的效率。“以項目促醫防融合”的機制,有效預防和延緩了重點慢性病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和進展。
醫防融合不斷提升百姓健康獲得感,醫防體的模式也不斷在省內推廣、複製。近日,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首批江蘇省基層慢病篩防中心建成名單,經綜合評估,確認60家基層衛生機構爲首批江蘇省基層慢病篩防中心建成單位。
近年來,江蘇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醫防融合服務模式正加速形成。全省各地目前都在依據各自的發展特點,立足基層,通過構建醫聯體、醫防體等形式,緊密結合疾控,醫療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形成三級網絡,創新探索符合我省實際的醫防融合體制機制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