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就因爲自己曾經淋過雨?
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00後老師開始撕傘了#,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並不曉得在表達什麼,點進來看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的。
關於“撕傘”這個事,有網友說這正是目前的自己,因爲自己淋過雨,所以也要把別人的傘撕爛。這應該是一位老師,而有即將上崗的老師也表示自己要試一下。
也有網友說:別搞這些沒用的,把語文背後的文化意義講透,歷史的正反表達清楚,英語的語法迴歸地道,比發朋友圈只會在紙上化錯誤點強,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真的能影響學生一輩子。
還有網友說:希望大家不要上綱上線……只是娛樂而已,老師嚴厲一點也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能跟上課程進度,更不可能存在什麼惡意或者報復心理。
在我看來,每一代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其實我們要明白一件事,老師也不是萬能的,我們很多家長都把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認爲自己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就萬事大吉了,老師一定會把自己的孩子教好的。這兩年,特別是《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家、校、社三者有了更好的一個協調,這也讓更多家長明白,孩子的教育不僅僅只是學校的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家庭教育在首位,其次纔是學校教育,最後是社會教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家長不教好,社會會“教育”的。
這些年來,學校的輿情不斷,但凡涉及到學校的問題,最後都有可能會引發大的討論,這其中多多少少跟家長“重視教育”有關,還有不少家長就是把老師想得太“神聖”了。老師,跟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只是這一份職業更加高尚一點。我們從小就形容老師爲“園丁”、“蠟燭”……確實,大家可以想下,老師教多教少,只要在原則之上,那就是良心活。同樣,我也相信,絕大部分老師一定是好的。這也是我一直堅信的,如果說老師絕大多數是心術不正的,那我們國家的教育就真的危險了。所以,我認爲,出現一定的問題是正常的,如何去處理解決問題,這是我們每一位家長需要去思考的。
00後老師,可以說是伴隨着互聯網成長的一代,我相信,不管是幾零老師,一定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只是那個時候,網絡不發達,不像現在這樣,只要一點事情,都有可能在網絡中風起。對於這樣的現象,我們應該學會包容,不管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會有利於一部分同學,不利於一部分同學,甚至不同的班級都有可能會不一樣,只有老師去尋找到對自己班級同學最利的教育方法,我相信,這纔是好老師。而在我們的心中,從小到大,經歷了那麼多老師,一定會有你認爲“好”的,也一定會有你覺得是“壞”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