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折甩賣不良資產 , 消金公司爲何“骨折價”出清個貸不良資產?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郭聰聰 北京報道
臨近年底,消費金融公司正在高額、大批的掛牌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
截至目前,本月消金公司已累計掛牌79.22億元的個人貸款資產包。其中,12月3日,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郵消金”)掛牌轉讓了2024年第3至第6期個貸資產包,本息總額高達71.72億元;5日,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中銀消金”)亦掛牌了第68-83期及再度掛牌的第44期個貸資產包,本息合計7.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良資產包的轉讓價格堪稱“白菜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中銀消金的資產包平均折扣率低至1.5折,而中郵消金的資產包更是給出了堪稱“骨折”的0.2折超低折扣。
火慄網特聘高級研究顧問彭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隨着貸款端利差不斷收窄,個人資產縮表,加之“54號文”等監管新規的出臺,消費金融機構經營壓力增大。因此,加速出清個貸不良資產,成爲了消費金融公司應對當前困境的無奈之舉。
月初,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率先發布了其第3-6期個人不良貸款 (個人消費貸款)轉讓公告。
公告顯示,四期資產包本息合計高達71.7億元。然而,其起拍價的總和卻僅爲1.5億元,平均折扣率竟低至0.2折,可謂是“白菜價”,也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折扣率。
據銀登中心發佈的《2024年三季度不良貸款轉讓業務統計》顯示,第三季度個貸資產包中逾期1年以下,平均折扣率爲12.9%;逾期1—2年的平均折扣率在8.8%;逾期2—3年的平均折扣率在 4.6%;逾期3—4年的平均折扣率在 3.8%。也即平均折扣率與逾期天數基本呈正比,也即逾期天數越長,平均折扣率越大。
彭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郵消金本次掛牌的個貸資產包之所以拋出超低折扣,這或許與其逾期天數相關。
據中郵消金公告顯示,本批次資產包的加權平均天數約1335天,也即3.7年,逾期時間較長,但報價的2%也遠遠低於3.8%的市場平均折扣率。
12月5日,中銀消金也於銀登中心發佈了17條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的項目公告,總計涉及不良個貸金額高達7.5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中銀消金公告的第44期個貸資產包,此前已經流拍兩次。
第44期不良資產包本息合計約5.4億元(其中本金約2.8億元,利息約2.6億元),資產筆數 3898筆,其中2402筆尚未進入訴訟程序。該筆資產包的加權平均逾期天數長達 1700.84 天(約合4.6年),借款人平均未償本息餘額 137742元。
2024年8月28日,是第44期資產包首次掛牌。當天公佈起始價 0.49 億,平均折扣率低至2.45%,遠低於3.8%的市場平均值。首發流拍之後,中銀消金再次打折,以2.33%的折扣率掛牌,但再次流拍。本次是第三次重新掛牌,最新掛牌公告顯示折扣低至2.21%。
(數據來源:銀登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
公告顯示,競價報名截止時間爲12月12日,競價日爲12月16日,該筆不良資產包的折扣率低於市場平均折扣之下,仍一路降低以求售出,後續能否成交,還要靜待結果。
除第44期個貸資產包之外,中銀消金公告的第68-83期本息合計約2.16億元的個貸資產包,逾期平均天數爲102天,屬於逾期一年的範疇內,平均折扣率爲15%,與逾期1年以下12.9%的平均折扣率數值基本相當。
年底之初,消費金融公司就先後公告了高達79億元的不良資產包,且折扣力度令人咋舌,令市場再次嗅到了其經營承壓的味道。
就本批掛牌7.5億元的中銀消金來說,2024年度已公告的83期個人資產包合計未償還本息總額已高達123.1億元。這家全國第三家掛牌、上海首家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來,就憑藉其強大的股東背景和先發優勢,在全國31家消費金融公司中位居前列。但從2024上半年的業績方面來看,中銀消金的成績並不理想。
依據持股中銀消金13.44%股份的大股東——上海陸家嘴金融發展有限公司2024年財報披露,中銀消金帶來了4100萬元業績虧損,按照權益法確認,中銀消金上半年淨虧損3.05億元,這也是31家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唯一一家出現虧損的公司。
從不良資產行業整體來看,無論是從不良貸款轉讓金額還是從轉讓業務參與主體結構上,消費金融公司均呈不斷上漲趨勢。
據銀登中心公告數據,本年一季度,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轉讓金額爲18.9億元,佔比12.7%,位居第四;二季度不良貸款轉讓金額46.3億元,佔比13.0%,較一季度增長68.98%,佔比僅次於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前三季度未償本息成交規模164.5億元,位於股份制銀行(777.5億元)與國有大行(169.8億元)之後,位居第三。
數據上漲的背後,是消費金融公司出清不良資產的真實反映。在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失去“造血”功能的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選擇通過轉讓不良貸款的方式來尋求“血液”的補給無疑是應對之舉。
此外,催收活動的規範化也促使消費金融機構紛紛轉向掛牌批量轉讓。今年5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進一步規範了互聯網金融貸後催收業務,諸如明確規定每日電話催收頻次不得超過三次,晚上10點之後禁止進行催收活動,以及嚴禁向債務人以外的聯繫人實施催收等具體措施。保護債務人的同時也相應地增加了催收成本,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開始選擇批量轉讓的方式,以提高處置效率。
面對即將步入尾聲的第四季度,彭城認爲個貸不良市場仍將呈規模增長態勢。“從個貸不良的整體市場上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的個貸不良業務數據同比環比雙雙走高,隨着貸款端利差不斷收窄,個人資產縮表,加之54號文等監管新規的出臺,金融機構經營承壓,不良資產攀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個貸不良市場的規模將繼續順應這一趨勢,保持增長。”